【希望之聲2022年7月18日】(本台記者贺景田綜合報導)中國經濟目前正遭遇大風暴,並引動民怨之際,習近平突然在新疆現身引起外界關注。與此同時,美國總統拜登中東之行與以色列加強了封堵中共獲取先進技術的共識,並與阿拉伯國家舉行峰會,旨在壓縮中共在該地區的活動空間。分析人士稱,中共正值內憂外患之際,習新疆之行或許是尋找脫困之方。
習近平現身新疆
習近平7月12、13日前往新疆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視察。習近平此前曾3度赴新疆,分別是2003、2009和2014年,距離前一次已時隔8年。
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稱,7月13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八師石河子市,隨後,乘車前往八師一四三團考察調研。
在一四三團花園鎮廣場上,習近平強調,兵團的戰略作用不可替代,要加快推進兵團改革,深化兵地融合,充分發揮兵團安邊固疆的作用,努力形成維穩戍邊的新優勢。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於1954年,前身是共軍駐疆部隊。兵團實行黨政軍企高度統一的管理體制,由中共中央與新疆黨委雙重領導。兵團現轄14個師、11個由兵團管理的直轄縣級市,常住人口3,485,100人,主要承擔維穩戍邊職責。
紐約時報7月18日報導稱,習近平在考察期間把新疆描述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集結中心”。該倡議旨在通過推動基礎設施和港口項目,在全球擴大商業和地緣政治關係。
拜登的中東之行:不會讓俄羅斯和中共有可乘之機
中共藉助“一帶一路”在全球擴大其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做法正遭到美國的阻遏。
美國總統拜登周六(7月16日)和來自阿拉伯海灣國家的九位領導人舉行區域峰會,目的除了加強美國與中東地區的合作、並將該地區團結起來對抗伊朗之外,也希望減少中共和俄羅斯在此區域的影響力。
拜登在會議上說:“我們不會離開,把真空留給中國(中共)、俄羅斯或伊朗來填補。我們將尋求在此刻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積極有原則的美國領導地位。”
在本次峰會召開前,白宮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官員最近幾周兩度訪問伊朗,表示希望獲得能作為武器的無人機,用於正在進行中的烏俄戰爭。
白宮表示,拜登將向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及其阿拉伯盟友提出他對該地區的願景以及合作計畫。據政府官員所言,拜登政府還將在峰會上宣布為中東和北非提供約10億美元的糧食安全援助。
拜登對他在沙特阿拉伯的首次會談給予了積極評價。會後由沙特國家通訊社轉發的一份聯合聲明中,兩國就“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的重要性達成一致。
美以對話升級劍指中共
7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以色列總理拉皮德在耶路撒冷簽署安全宣言。
外界注意到,這與習近平赴新疆考察的時間點頗為吻合。
在美國與歐洲聯手封堵中共獲取西方先進科技之際,以色列曾被視為薄弱環節。
美國之音7月16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在出訪中東之際,與以色列達成重要科技合作機制與對話,很可能就此堵住中共獲取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等新興技術的關鍵通道。
7月13日,白宮與以色列政府新聞辦公室同一天宣布了美國總統拜登與以色列總理拉皮德簽署的有關科技合作的共同聲明。
聲明說,美以兩國領導人致力於將兩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提升到新的高度,將啟動新戰略性高級別技術對話,目的是建立和加強兩國在關鍵和新興領域的技術夥伴關係,以共同應對全球挑戰,包括對流行病的應對準備、氣候變化、人工智能實踐和可信任的技術生態系統等領域。
聲明強調,承諾促進雙方的相互創新生態系統要基於“民主原則和人權”,以此推進和保護關鍵技術和新興技術,並應對地緣戰略挑戰。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科技與國家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馬丁·拉塞爾(Martijn Rasser)說,“美國肯定對以色列和中國(中共)的關係感到擔憂,特別是在關鍵技術領域。”
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負責研究事務的高級副總裁喬納森·尚策(Jonathan Schanzer)認為,美以科技對話層級提高,表明在關乎地緣安全的問題上,以色列選擇向美國靠攏。這是向中共表明,以色列仍然是美國一個親密的盟友。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的重要技術創新樞紐,在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大數據、水處理、精細農業等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但由於國內市場狹小,以色列格外注重吸引外資。根據《2019年投資以色列報告》的數據,2009年到2019年,全球對以色列投資從約5.5億美元躍升至約95.1億美元,10年間漲幅達16倍。
中國對以色列投資從2013年開始大幅增長。《報告》說,到2019年,中國共有22筆對以色列的投資項目,投資金額約為6.4億美元,其中包括醫療器械、生物技術、自動駕駛等技術領域。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和電信設備龍頭企業華為都在以色列設立了研究中心。
華盛頓的主要關切一直是在軍民兩用技術問題上。在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在美國的強烈反對下,以色列取消向中國(中共)出售費爾康空中預警系統。此後,以色列制定了相關法規,以防止向中國(中共)和其他國家出售與軍事有關的敏感技術。
喬納森·尚策(Jonathan Schanzer)說,中共一直希望獲取更多以色列的技術,美國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美國和以色列之間多年前就開始討論如何限制中共對以色列寶貴技術的收購,特別是在軍事領域。而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中共肯定會軍民兩用。
華盛頓智庫“新行戰略政策研究所”(Newlines Institute for Strategy and Policy)分析發展部主任、渥太華大學專業發展學院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專家卡姆蘭·伯卡利(Kamran Bokhari)說:“重要的是要防止中國(中共)利用以色列作為後門,試圖獲得這種技術。”
伯卡利說,以色列在信息技術、高速計算,芯片製造等領域發展迅猛,如果被中國獲取,可能會被挪為他用。
伯卡利認為,以色列正在逐漸提高對中共戰略安全隱憂的重視。
保衛民主基金會副總裁尚策認為,中共近年來在民主、人權等問題上的劣跡,也加強了以色列的警覺。
他說,以色列是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對中共竊取知識產權的做法、侵犯人權的行為等感到不舒服。
中共增兵中印邊境
香港南華早報7月16日報導,共軍在喜馬拉雅山的“實際控制線”附近大興土木與提升軍事能力以便為突發事件做準備的舉動。
中印兩軍在2020年6月於喜馬拉雅山西部拉達克的加萬谷發生鬥毆,造成20名印度士兵死亡,中方亦有死傷但確切人數不詳。雙方事後就邊界爭議舉行多輪軍長級會談,印度媒體稱第十六輪軍長級會談於7月17日登場。
南早引述《印度人報》上月底的一篇報導指出,印度情報消息人士透露,共軍過去兩年來已在“實際控制線”中國側100公里範圍內大舉擴大部隊駐紮能力,可容納的兵力從2020年衝突前的2萬人擴大至如今的12萬,另還部署長程大砲與火箭系統、升級防空系統、擴建跑道、加固停放戰鬥機的防衝擊波掩體區,以及架設自備太陽能與小型水力發電站,多方強化其在此過冬的能力。此外,目前有共軍新疆軍區的四個師、即48,000人輪替駐紮於此。
中國遠望智庫研究員周晨鳴證實,若有必要,共軍能在一週內於“實際控制線”部署多達12萬兵力。
共軍準備開戰?
中共官方公布的二季度經濟增長只有0.4%,比市場預期的最壞的結果還要壞。經濟界人士普遍認為,中共當局設定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5.5%,看來很難達到。
法廣7月17日報導,一直被中共視為合法性基礎的經濟成就,已經被自殺式清零打擊得千瘡百孔。
4月份以來中國嚴峻的經濟形勢引發普遍擔憂,伴隨着這一經濟危機的是債務炸彈,河南村鎮銀行40萬儲戶無法提款案就是一個信號。
另外一個與金融關聯的就是民眾拒還房貸風暴,截止目前,全中國已有21個省份75-80個城市捲入了這場風暴,涉及樓盤235個,貸款機構面臨的資金風險超過一萬億人民幣。澳大利亞的澳新銀行則估計,爛尾樓涉及的房貸規模高達1.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200億美元。房地產佔中國GDP的30%,房地產業假如崩潰,負責借貸的銀行,金融體系也將爆發危機,中國經濟將遭受致命打擊。
法廣報導認為,經濟危機,債務炸彈,房貸風暴,環環相扣,形勢逼人,意欲在二十大以“領袖”身份連任的習近平,面臨艱巨的拆彈任務。
有分析指,習近平訪問新疆與拜登的中東之行的時間點頗為吻合。拜登此行可謂收穫滿滿,不僅加強了與以色列在封堵中共獲取西方先進技術方面的共識,與沙特阿拉伯就“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 的首次會談也達成重要一致,這些大大限制了中共對外擴張的能力。
分析認為,新疆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國通往歐亞大陸的咽喉。當此內憂外患之際,習近平訪問新疆可能在尋找脫困方法,這個方法可能就是對外打一仗。但對臺灣用武,中共並無速戰速決的勝算,戰事一旦拖延,美國等西方國家很可能會軍事乾預,對中共不利的各種可能都會出現。而與印度交界的西藏屬於中共新疆軍區,對印度開戰,只是區域性的軍事衝突,同樣可能收到轉移國內和國外注意力的效果。
責任編輯:林莉
希望之聲版權所有,未經希望之聲書面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