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與德法領導人舉行峰會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持續了十三天後,3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舉行了視頻峰會。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願意在需要的時候與國際社會一道就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開展必要的斡旋。
在此之前,美國和歐盟國家一直呼籲中國(中共)對俄羅斯施加更大的影響力。
習近平在峰會中說,“烏克蘭局勢令人擔憂,中方對歐洲大陸重燃戰火深感痛惜。”
英國BBC報導說,外界認為,這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共領導人首次打破沉默公開講話,也是中共對局勢最為強烈的措辭。
習近平強調,“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他還表示,“願同法方、德方和歐方保持溝通和協調,根據當事各方需要,同國際社會一道發揮積極作用。”
對於西方國家大力制裁俄羅斯,習近平表示,“有關制裁對全球金融、能源、交通、供應鏈穩定都會造成衝擊,拖累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世界經濟,對各方都不利。”
至於歐洲國家的安全考量,習近平說,“支持法德兩國從歐洲自身利益出發,為歐洲持久安全著想,堅持戰略自主,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
3月7日,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表示,願意就烏克蘭戰爭開展“必要”的斡旋,並將盡快向烏克蘭提供一批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
英媒報導指出,這是中共首次表示將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中扮演調解角色。
北京給克里姆林宮的軍事行動壯膽?
《紐約時報》3月8日報導,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前一天,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設宴歡迎俄羅斯總統普京。中俄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展示了一個以莫斯科和北京為核心、不受美國力量束縛的國際新秩序的願景。習近平和普京宣告,兩國的友誼“沒有止境”。
據中共官方媒體報導,兩國元首在宴會上討論了“雙方關心的重大熱點問題”。
雖然討論的細節仍未公開,但這次宴會的時刻非常敏感,20天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了歐洲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戰爭。
紐時報導認為,現在看來,習近平展示團結的表現也許(可能無意中)給普京壯了膽,導致他冒險發動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
當世界各國的政府都在譴責普京時,中共政府卻把批評的矛頭指向了美國及其盟友,甚至避免把普京的行動稱為入侵。
但在過去兩周里,北京的說法已開始發生變化,漸漸向與俄羅斯疏遠的方向移動,這似乎反映了它不想與普京走得太近的願望。
紐時報導稱,北京正在把自己裝扮成一個不偏不倚的角色,呼籲和平談判,呼籲儘快停止戰爭。
報導認為,俄羅斯隊烏克蘭的入侵戰爭已把北京拖入了一個它不想陷入的境地。幾十年來,北京方面在尋求與俄羅斯加強聯繫的同時,一直與烏克蘭保持密切關係。
1992年,中國是第一批與蘇聯解體後獨立出來的烏克蘭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之一,並將烏克蘭作為提供玉米、葵花籽油和菜籽油,以及武器技術的主要國家。
只有習近平能影響普京?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遭遇烏克蘭人民頑強抵抗,俄烏雙方談判三回合沒有成果。美國耶魯大學資深研究員、前摩根斯坦利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和德國政治學者桑德施奈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都認為,只有習近平能夠影響普京。
對此,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侍建宇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這應該是“請鬼拿藥單”,是不可能的事,那是不了解中國政治,說出去的話不可能收回來,這會影響習近平的權力基礎。
侍建宇分析,請中國(中共)出面,能不能說服普京,還是很大問號,習近平是不是有這能力?很多人質疑,美國保守派智庫、共和黨智庫完全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他們真正的講法是,要靠實力解決問題。
侍建宇說,普京只有覺得打不贏的時候,或許才會彈性地調整策略。而且戰局發展不明,北京也在看戰局發展調整作法。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劉德海也認為,中國(中共)調停能不能成功不一定,俄羅斯要求烏克蘭不要加入北約,要求烏東兩共和國獨立,以及要求烏克蘭和他維持友好,普京老早講關鍵在於烏克蘭不願意、也不承認克里米亞獨立。
劉德海表示,這些東西不是中國(中共)調解就能解決的問題,在某些程度來講,解鈴仍須繫鈴人,西方、中方任一方調解都不一定能達到目的。
侍建宇提到,現在中共召開兩會,秋天將召開二十大,關乎習近平連任,在那之前他要設法攏絡各地人心,怎會去乾預外面的事,做好沒什麼功勞,做不好招致黨內責難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