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6月7日報導,香港曾經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的商業城市,吸引着全球跨國公司。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Frederik Gollob表示,從前,將總部設在香港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眼下,企業頭一次討論有沒有必要留在香港的問題。
上個月發布的對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成員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共實施的港版國安法令人感到不安,對香港未來持悲觀看法,325家受訪企業中有42%表示正在考慮或計劃撤離香港。
政府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已有數十家跨國公司將地區總部或辦事處從香港遷出。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彙編的數據顯示,公司的遷出造成了香港15年來最高的商業地產空置率,超過80%的空置空間源於跨國公司撤離。總體看,2020年離開香港的人員(包括外籍人士和香港本地人)數量比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任何一年都要多。
今年月,旗下擁有Timberland、North Face和其他品牌的VF Corp.表示,將關閉已在香港運營25年、目前擁有約900名員工的香港辦事處。
日本電子遊戲開發商索尼互動娛樂公司(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已將區域高管團隊遷移到新加坡。歐洲奢侈品公司LVMH表示,將把軒尼詩(Moet Hennessy)酒業部門一些駐香港的員工安置到其他地方。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L’Oreal)也表示,將把一些員工從香港總部遷出。
2020年6月,北京方面鎮壓了香港的抗議活動,並推動通過了一項國家安全法,賦予中央政府干預香港法律制度的權力,同時授權其秘密警察執行諸如反對勾結外部勢力之類模糊不清的法規。上周五,大批香港民眾不顧龐大的警力和被監禁的威脅,紀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事件。
在中共宣布鎮壓香港抗議活動後,韓國互聯網搜索公司Naver Corp.表示將刪除位於香港的備份服務器,並將其轉移到新加坡,以保護用戶數據。
另外,在美國安全部門官員的反對下,包括Facebook和Alphabet旗下Google在內的多家科技公司放棄了連接美國和香港的海底電纜計劃。
Asian Tigers Hong Kong為跨國企業高管提供搬遷服務。該公司首席執行官Rob Chipman說,從該公司的業務量來看,自2019年以來,跨國企業高管遷入香港的搬家活動銳減了50%,撤離香港的搬遷活動則增加了30%。Rob Chipman是一名美國人,在20世紀80年代搬到了香港。
Chipman說,有許多長期在香港工作的外籍人士正在離開,他們通常派駐期是三年,30年過去了他們仍在這裏。他們熱愛香港,在此成家立業,但這一群人卻認為,由於香港發生的事情,他們是時候離開了。
政府數據顯示,2020年離開香港的香港居民比進入並且打算在香港居住的人多出了約4萬人。總體來看,2020年香港的人口約為750萬人,減少了46,500人,這是香港回歸中國以來第二次出現人口收縮。
來自奧地利的Sandra Boch,15年前搬到香港,創辦了一家特種面料和文具公司。去年11月份,她將生意從香港搬去了新加坡。她說,2019年社會動蕩對她的生意確實有影響,但最終讓她再也待不下去的是2020年實施的《國安法》。
她說,這項法律「是中國發出的明確信號,表明他們現在已經控制了香港,從此一切都將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控制。我們不再有安全感」。
與外資撤出的情形相反,中資開始大舉進入香港。據可獲得的最新資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日的12個月內,中國內地企業在香港新開設了63家地區總部和辦事處,同比增長12%。政府數據顯示,同期美國公司在香港關閉了45個總部和辦事處,佔總數的6%。美國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外企群體。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大型銀行雖然保留了香港的業務,但正在悄悄準備緊急預案,以確定一旦不得不離開時,如何在另一個城市開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