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加入脂質、煮好後立即冷卻
米飯是許多國家的命脈,但就像其他富含澱粉的食物一樣,米飯有個很大的缺點:可能會增加糖尿病機率,特別是吃白米飯。但斯里蘭卡研究人員發現,只要稍稍改變烹調方式,就能大幅降低米飯熱量,享受米飯美味,健康一樣不打折。
斯里蘭卡化學學院學生詹姆斯(SudhairJames)和老師,23日在「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ChemicalSociety)年會上發表報告,指出只要稍微改變烹調方式,就能減少米飯熱量。首先把水加熱到滾,放入生米前先倒入生米量3%的椰子油,慢慢煮40分鐘。飯煮好後,再放入冰箱約12小時,就能最多減少6成的熱量。
這種烹調方式可降低熱量的原因,與食品化學有關。一般可消化的澱粉吃下肚後,短時間就會轉化為單醣,儲存在人體中,必要時再轉化成葡萄糖;若葡萄糖過量,人不消耗能量來燃燒,最終就會被儲存為脂肪。但若是所謂的「抗性澱粉」(resistantstarch),身體就需要較長時間來處理,這種澱粉不會轉化為葡萄糖或肝醣,因為我們缺乏消化這種澱粉的能力。
此前有研究發現,改變食物烹調方式即可改變澱粉形式,至少特定食物以不同方式烹調,就會出現可觀察到的變化。於是,詹姆斯以38種米測試8種不同食譜,發現在煮飯前加入脂質(例如椰子油),並在飯煮好後立即冷卻,即可大幅改變米飯結構,而且是朝好的方向改變。
詹姆斯說,油會和米飯中的澱粉作用,改變米的結構,而冷卻有助於促進澱粉轉化,即使是冷卻後再加熱,也一樣較健康。研究團隊正在測試哪種米效果最好,以及使用其他烹調油的效果是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