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我們舉一些典型例子來說明今天的人們是如何用惡黨的思想和惡黨教會的語言來思考問題的。現在人們對共產黨的一個最大情結就是這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在這種沖擊之下,人們對如何認識共產黨,共產黨變沒變,有沒有希望等都變得非常困惑了。
1)經濟表面繁榮帶來的視覺沖擊:“把經濟搞上去再說”
視覺和感官對人的沖擊是巨大的。被共產黨整怕了、弄窮怕了的中國民眾,在生活有了一些改善之后,就很容易滿足了。再經過中共一年復一年的“好日子”、“盛世大聯歡”的宣傳,好像又鬧起“趕英超美”,把人們整得飄飄然了,中共乘機渾水摸魚,用經濟的發展來為其執政合法性尋找依據。其實,經濟發展同中共毫無關系,功勞屬于勤勞的中國人民。有人說,只要有外商投資,只要有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只要有吃苦耐勞的工人和忍辱負重的農民,就是放到非洲小國,也能在二十幾年堆出一個繁榮的物質世界。
但是,這樣的跛足發展符合民族的長遠利益嗎?發展的順序問題,什么先,什么后,相互依賴關系等等,是現代管理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
看看在中國表面繁華的后面是怎樣一幅景象。政治改革的停滯,經濟體制的畸形,社會的不公,官場的腐敗,貧富的差別,道德的墮落,環境的破壞,資源的短缺,對人權、信仰和宗教團體的嚴厲壓制,對民主自由的敵視,對言論和媒體自由的根本鉗制,銀行壞帳,金融危機,黑社會,娼妓,占大多數人口的弱勢群體沒有聲音等等,以及盤根錯節的社會矛盾,風起云涌的民間維權和快速增長的群體性抗爭(2005年達8萬多起),等等,更別提天有不測風云的大自然的懲罰和報復。在表面繁榮之下的中共政權,猶如坐在火山口上一樣。所謂的經濟高速增長實際上是以破壞環境和浪費能源為代價的,如果算上環境代價,中國這些年的實際GDP是負增長。
對于中共急功近利的經濟畸形發展帶來的潛在危機和可能的民族災難,人們不愿去想,不愿去面對。一是屈服于中共的強權,覺得想也沒用,還自找麻煩,二是覺得現在生活總是好了些,哪管這種發展能不能持續,只顧“悶聲發大財”。而那些只為賺錢的外商和政客們,看到的只是想要如何從這世界上最后一塊市場大餅中分得一杯羹。雖然外界認為經濟的發展會給中國帶來民主和自由,這二十幾年的事實證明外商不但沒能把民主和自由帶進中國,反而成為中共腐敗食物鏈中的添加劑。
有學者把中國分成三個世界,第一世界住在別墅里享受著別有洞天,第二世界在為住房、醫療和子女教育而不敢消費,第三世界正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撰寫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一書,認為中國經濟落后美國100年,如果維持9%左右的經濟成長率100年,才能進入世界前10名。維持9%左右的經濟成長率100年,可能嗎?有人評論到,下一個世紀遠遠不是“中國的世紀”。但在大城市櫥窗式的繁榮之下,一個真正的中國被掩蓋起來了。經濟表面繁榮帶來的視覺沖擊,一“俊”遮百丑,幫助中共披上了一層迷惑人的面紗。短期利益和盲目展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抑制了人們對現實的全面認識,“不識廬山真面目”,更談不上對共產黨的歷史反思和理性思考。
我們都知道做詩的功夫在詩外。同樣,要把經濟真正搞上去,就要首先解決信仰、道德、法律、言論自由、媒體監督等一系列非經濟因素。這些問題不解決,經濟也就不可能“搞上去”。“把經濟搞上去再說”只是共產黨拖延體制改革的藉口而已,但現在人們竟然毫無察覺,還以為是真理。其實就是陷入了黨文化思維,按照中共的思想思考問題。中國人民現在有很多自由,但都集中在私生活、體育和娛樂上面,其他方面依然是禁區。其他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人民是積極參與政治和制度的改良,爭取自己的各種權利,而中國人民現在不是這樣,對于那些敢于要求權利反中共迫害的民眾,許多人不但不理解,還反對別人去爭取權利,他們愿意把一切都交給共產黨,幻想共產黨的自動改良和恩賜。
2003年中國大陸出現了一部引發廣泛爭議的電視劇,它就是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后遭禁播。該劇真實地揭示了清王朝改革開放必然失敗的命運,這一點對中共來講具有刺激性。清王朝在改革開放之前是沒有電燈、電報、電話的,也沒有火車和汽車。短短的幾十年,上海灘成了世界四大明珠之一,成了帝國主義冒險家的樂園,它的三大條馬路上的一棟棟花園洋房,它的浦江岸邊的一棟棟的高樓大廈,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早期櫥窗。可是這個成就它挽救了清王朝滅亡的命運嗎?沒有。1905年孫中山先生說:單單是引進鐵路、火車、電話、電報這樣一些西方的物質文明措施,卻不進行政治改革,只能為國內的貪污腐敗敲詐勒索,打開更加廣闊的門路。
其實,今天的人們也不是不懂得要各方面協調發展的基本常識,都知道越往后,修正的成本越高。關鍵就是在黨文化的氛圍之中,屈從中共的淫威,迎合中共的利益,覺得發展經濟至少對眼前短期有利,就跟著一味的叫喊要“把經濟搞上去再說”,而對中共的殺人放火都可放任不管。
2)“穩定壓倒一切”
經歷過政治運動的中國人,對“穩定”有特別的渴求。所以,“穩定壓倒一切”在老百姓中很有共鳴,成為中共新時期維護統治的主打口號。
說起共產黨,人們聯想到的就是暴力革命和政治動亂,怎么現在的中共卻祭起“穩定”的大旗了呢?說起來很矛盾,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中共可以“動亂”人民,而一旦人民要“動亂”中共,中共就要高唱“穩定”了。幾十年來肆無忌憚地一個運動接著一個運動,把人民“動亂”得民不聊生,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期興起的民主自由浪潮和人民的覺醒,眼見要把中共“動亂”掉了,這時中共就高喊起要“穩定”了。
顯然,中共說的穩定只是中共政權的穩定,而非國家和社稷的穩定。在中共的跛足改革中,那些既得利益者,尤其是那些不受制約的權勢者,最需要“穩定”,以便“穩定”地撈取利益。由于他們最維護既定秩序,因此就成了最堅定的“穩定”力量,最可靠的“穩定”因素。這種“穩定”可以高于良知和道義,老百姓是死是活也可以不顧了。當礦井工人死于礦下,中共以“穩定”掩蓋死者的冤屈;當拆遷戶被逼上梁山,不得不冒死上訪,幻想著找回公道,中共又以“穩定”為名進行截訪,甚至用“破壞穩定”對遭受不公者進行迫害打擊……這樣的穩定是假的,社會不公和矛盾積蓄到一定時候,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共產黨宣傳的“(黨的)穩定壓倒一切”就是積累社會矛盾等待總爆發的過程,一旦危機爆發,我們今天擁有的財富都會化為烏有,民族又會遭到生靈涂炭。
大家知道,經濟的運行有自己的周期,不可能是“穩定”的,動蕩不可避免。越如此,越需要有合理的制度作基礎,來保障社會的穩定。真正的穩定,需要自由的秩序,法治的秩序和公正的秩序。英國是最早實行憲政民主的國家,三百多年來保持高度穩定,人民自由,經濟繁榮。有矛盾要及時疏導而不是強行壓下,中共利用人們在各種運動中整怕了、希望穩定的心理,偷梁換柱,把它自己統治的穩定強加給民眾。這種穩定是不穩定。
中共“穩定壓倒一切”帶來的代價,就是現在轉型更難了,成本更高,風險更大。在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的今天,中共只知道一味的打壓維權和異見人士,鎮壓信仰團體,封鎖、過濾消息。中共在維護集團和個人既得利益的過程中,原罪越來越大,已不可能指望著它有一天會心血來潮,大發慈悲,主動開展政治改革,實行自由民主。可以說中共本身才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