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批判傳統社會秩序
中國人從天尊地卑的自然狀態,以及《易經》中“乾坤”與“陰陽”的對應擴展出一套家庭和社會倫理,再從這套倫理中派生出社會秩序。
“尊卑”是中國傳統觀念中的重要部分。按照正統文化,“卑”不一定是壞事。道家一直推崇水的美德,因為水總是“處下”。“處下”的一方是被愛護和保護的一方,處上的一方則是付出的一方。男為強,女為弱;男為剛,女為柔;但剛強不一定意味著好事,道家有“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柔弱勝剛強”的說法。
中共一直打亂秩序,謊稱要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但是社會不存在中共意義上的平等。
在社會生活中,一個國家、企業、社團或家庭,總要有人負責任去協調一些事情,有人提出計劃,有人具體執行,這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狀態,也是每個人的智力、體力等綜合因素決定的。而中共將其極端化了,將其描述成階級壓迫和階級斗爭。所以中共要打亂一切尊卑和秩序,這事實上是無法做到的,這種所謂的“解放”實為制造“混亂”。
舉例來說,倡導男女平等的人也無可否認,在遇到災禍、疫病、饑荒、戰爭的時候,婦女兒童都是首先要保護的對象。如果倡導男女平等,似乎婦女應該和男子受到同樣的對待,這顯然是不對的。當年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時候,婦女和兒童是最先上救生艇的人,即使她們的丈夫也必須以一個男子漢的擔當和輪船一起沉沒。無人對此決定持有異議,這反映出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并無男女的絕對平等。
推廣到社會生活中,一個企業或者國家需要有決策者,決策者的決議需要執行者去執行;一支軍隊需要司令官,下面的各級軍官和士兵負責執行命令;如果從社會職能來看,確實存在“尊卑”的問題,但“尊卑”并不必然意味著剝削和壓迫,它也需要上下之間的“仁”和“忠”的美德來維系。
推廣到家庭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傳統的倫理自然承載起一個和諧有序的家庭和社會。
而“平等”從根本上來說,是佛法中的“眾生平等”,是道家的“天道無親”,是儒家的“有教無類”,是西方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機會的平等,而絕非結果的平等。
中共對于“平等”的歪曲宣傳導致了社會的極度失序和混亂;對于“男女平等”的歪曲解釋實則為對婦女的迫害,強迫她們去做力不勝任或者不適合婦女做的工作。例如中共1976年4月出版的《同舊傳統觀念徹底決裂》一書中列出了15位女青年的文章,她們所從事的行業即為本應男子所做的送煤工、屠宰工、裝卸工等,“緊握殺豬刀,能頂半邊天”成了歌頌的對象。
中共治下的社會同時也是極其不平等的社會。由于中共壟斷了一切資源,雖然它號稱人民公仆,實際上人民都被當作奴隸,無論是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官民毫無平等可言。
5) 以財產為衡量道德的重要依據
翻開中國正史的第一章,《五帝本紀》中記載了五帝的德行以及百姓對這些德行的認可和尊敬。這些德行深入人心,流傳數千年,并從漢地流向少數民族地區和其他國家。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道德和學識是使人獲得聲望和地位的來源。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一個人的人品成為選官的重要指標。漢代的時候實行察舉制,薦舉標準為:“德行高妙,志節清白;學通行修,經中博士;明達法令,足以決疑……”另外還要具有“質樸,敦厚,遜讓,節儉”的美德。至魏晉,官府實行九品中正制,道德也成為選官的重要因素。至隋唐開科取士,對于儒家道德的理解程度也同樣是應試者能夠寫出好文章并由此登上仕途的先決條件。
到了中共建政時,德高望重的鄉紳、行會首領和知識份子反而成了鎮壓和打擊的對象,而一個人的出身是否“根紅苗正”才是獲得社會資源的最重要考量。每個人的道德本來取決于其個人的思想行為,而到了中共那里,道德成為一個階級的群體性標志。“誰受窮誰光榮,誰致富誰狗熊”,貧窮代表了天然的正確和正義,代表了受壓迫者、代表了“造反有理”、代表了“革命”最堅決最徹底。
一個人的貧窮和富貴本來是不定的,也可能因為勤奮肯干和抓住機遇而致富,也可能會因為揮霍而敗家。也可能某人田連阡陌,但數年后卻討飯為生。而中共實行“一刀切”,以它奪取政權的那一刻來劃分階級。
對于富貴的仇視,導致中國人在幾十年的時間里,以貧窮做為傲視他人的資本。在另一方面,中共在打倒某人時,只需稱此人是地主或者資本家,余下的話就不用多說了,富貴代表了“剝削”,代表了“鎮壓”,代表了“罪惡”。
幾十年后,共產黨自己顛倒乾坤,號召大家去發家致富。今天的人們不再以富貴為罪惡,轉而以貧窮為可恥。此時評判一個人的好與壞、成功與否也和道德脫鉤,而以人的富裕程度來衡量,誰有錢誰就有本事,哪管這錢是偷來、搶來、騙來、貪污受賄來的、出賣肉體來的或者出賣靈魂來的。“笑貧不笑娼”的結果是讓大家更加不擇手段地撈取財富,之后便沉迷聲色之中,以既得利益者的身份認同中共的統治。
6) 宣揚粗鄙的黨文化
中共治下的許多人以文雅為恥,以粗鄙為榮。
中華民族向來被稱為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講文明,重禮儀,人與人見面拱手作揖,文質彬彬。但中共卻號召人們“滾一身泥巴,磨一手老繭,養一身革命蟲”。“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才是最革命。知識份子講禮貌,中共則宣傳“大老粗”。在文明與野蠻之間,中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野蠻。
今天的中國人,不講禮貌,隨地吐痰,公共場合大聲說話,不管有錢沒錢,都要說幾句粗話、講幾個黃段子。出國以后,許多中國人在禁煙區吸煙;在宗教場所嬉戲游玩,不尊重當地民俗;在飛機、賓館、車船等地高聲接打電話;在大庭廣眾之下脫去鞋襪、挽起褲腿;穿著睡衣出家門;排隊加塞兒等等,以至于在許多國家的旅游場所,當地人都特意在廁所里貼上中文的“便后沖水”的提示。這都是中共破壞傳統文化帶來的惡果。
7) 其他受到批判的觀念
中共的批判常常不是理性的批判,而是將思想批判轉變成人身攻擊。然后用“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的歪理邪說將被批判者的思想一概罵倒。而對于思想者的人身攻擊,也僅僅是非常簡單地扣上“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修正主義”等帽子而已。
中共通過詆毀孔子,隨之否定了儒家的“中庸”思想、“仁義禮智信”、“克己復禮”、“溫良恭儉讓”等。許多人在看到這些字眼的時候,想到的不是其本身的內涵,而是高分貝的廣播、鋪天蓋地的大帽子、大字報,以及被批判者的悲慘下場,從而出于恐懼而自覺與這些思想“劃清界限”。
儒家講“仁”,就是要關懷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仁”的批判導致“己所不欲、要施于人”。
中國人崇尚“中庸”。“中庸”絕非中共所解釋的“和稀泥”、滑頭、左右逢源、兩面派,其本意是“常守中道”,即遵循天命,“不可須臾離也”。其中包含學習方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處理好“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的關系,達到“至德”,完全是修身治國之道。在中共那里,完全扭曲了“中庸”的本義,變成為了保護自己而放棄原則的犬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