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玫瑰始于1867“法蘭西 ”的育成,隨著“金太陽”( 1900 )及 “和平”相繼問世。
玫瑰(Rose)的幾個里程碑:
歐洲玫瑰粗生抗病,花型也許多樣,多大花和濃香,卻只能在夏天開一次。自從東方玫瑰引進,它們通過雜交育種得到一些新種卻只是改進一點。直到中國月季傳入帶來了多次開花的希望。可是雜交不孕無法取得良種。直至一個法國農戶把它帶到留尼旺島( 當時稱波旁島 ),把它種在大馬士革玫瑰旁作圍欄。竟然從自然雜交中得到種子,開了花。歐美各地花匠爭重覆作試點竟也屢試不爽,但花型、花期未達理想。法國大革命后,拿破侖登上歷史舞臺。其妻約瑟芬酷愛玫瑰在瑪蜜遜建立了玫瑰園。搜羅世界各地的品種。推動了法國玫瑰育種及栽培事業。不久,里昂花匠按波旁島自然雜交經驗育得了花期長(三季花)花型突破了歐洲的平頭型。而且出現淡黃色大花,從未見過的奇跡。人們稱它““法蘭西”(LA FRANCE), 在中國稱它““開天地””。在歐美把它作為重要里程碑。在此以前的玫瑰只作古代的玫瑰。而此品種出現的1867年以后育成的則稱現代玫瑰。
在歐洲以前也引進過伊斯蘭地區的黃玫瑰(R. FOETIDA)但花小。也是不孕的花種。里昂的花匠又利用波旁玫瑰和它雜并育成了可孕的深黃色的大花玫瑰““金太陽””(SOLEIL D” OR )自此中國的黃玫瑰的種質便完滿地留在歐洲花圃。此時以是1900年。
里昂城有一個有名的玫瑰育種家族米蘭特。一家三口長期從事玫瑰育種。一天父子兩人在育種圃作常規的選優去劣工作。發現一棵苗子葉子光亮異常。花蕾形成帶上一抹嫩綠。馬上將它繁育,編號““3.35.40””即1935年第三組授粉樹,第40棵。馬上又將芽條材料分別送到合作花匠手中。到了德國的,意大利的生長都十分正常。保持原有的特質,黃色花蕾大而尖挺,邊緣抹上鮮紅的板塊。花開后花心尖挺異常美麗。送去美國合作苗圃的芽條準備寄出。二戰中德軍已入城。幸好趕上最后一批飛機。
1945年4月29日柏林陷落。德軍投降。美國玫瑰協會當即為這杰出玫瑰新品種定名。大會鄭重宣布:我們一致同意將當代最杰出的玫瑰花種定為““和平””──目前人類最渴望的名字。隨即白鴿滿天飛翔。幾周后第一屆聯合國會議在三蕃市舉行,49個代表的房間花瓶里都插上一枝“和平”玫瑰。前此,德國花匠早給了它一個名字GLORIA DEI(上帝的耀)。意大利花匠則稱它為GIOIA(歡樂),米特蘭父子早稱它為MME MEILLAND( 米特蘭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