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輕人結婚,要新事新辦,不拜天地神,唱感謝黨的歌
1)正統文化中的婚禮
正統文化重視四大禮節:冠禮、婚禮、喪禮和祭禮。
“冠禮”是指成人禮,按照儒家禮節,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以示成年,意味著真正承擔社會責任的開始。“喪禮”是在人過世之后的喪葬儀式,常請僧道追薦亡魂。“祭禮”則是祭祖、祭神的禮節。中共奪取政權后,上面的三種禮儀都被廢棄,這與其中包含的敬天敬神,“慎終追遠”的因素有關。
然而“婚禮”畢竟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無論是中國古人還是西方人,婚姻為一生的約定,要拜天地神明,隆重其事。
《禮記》中專門有“昏義”一章(“昏”為通假字,同“婚”,因古人婚禮常在黃昏時分舉行),規定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六禮。其中“納采”指提親;“問名”指詢問女方姓名,以便占卜吉兇;“納吉”指將占卜的好消息告訴女方;“納征”指男方向女方送聘禮;“請期”則指男方通過占卜擇定婚禮日期后請求女方的同意;“親迎”則指男方在婚期去迎娶女方。
儒家認為,婚禮是兩姓合好,上則行宗廟祭祀的職責,下則養育后代,因此婚禮是恭敬、謹慎、尊重婚姻的正禮。迎娶之日,男女要先拜天地,請天地作為婚姻的見證;拜高堂,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并請父母做婚姻的見證;夫妻對拜,以示相敬如賓。
西方的教徒結婚則要上教堂,請天主為見證,不信教的人也要念誓詞“從今以后,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足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都將愛護你、珍惜你,直到天長地久。我承諾一生一世,對你忠心到底。”
2)中共對婚禮的扭曲
正統文化中的婚禮一方面表達了對天地神明的尊敬,另一方面將人倫之常通過外在的喜慶又不失莊重的禮節表達出來,有對祖先的敬、對父母的孝、也有夫妻之間的恩和義。
婚禮的細節常常成為人一生中最幸福的回憶,因此共產黨也一定要把婚禮作為其鞏固和維系統治的重要方式。在中共插手之下,婚事帶上了強烈的黨政治色彩。例如結婚需要“黨組織”批準,不同“階級”地位的相親相愛會受到警告或不被批準。而黨的干部則常常由“組織”給配一個,于是這樣的家庭充滿對黨的感激,變成黨的“微型戰斗堡壘”。婚禮的儀式被鼓吹為“新事新辦”,不再拜天地神明,而改為向黨唱贊歌,用黨替代了傳統的神的位置。
《百年風俗變遷》提到了中共建政后的婚禮形式,除了在服裝上去掉了男子的馬褂長袍、女子的鳳冠霞帔而改穿列寧裝之外,證婚人也從天、地、父母換成了“黨支部書記”。結婚的時間則選在“五一”、“十一”這樣的中共規定的節日,“拜天地”變成了“向毛主席像鞠躬”。
至文革時,結婚前更要念一段毛語錄:“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一切革命隊伍中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將婚姻私事上升到“革命”的高度。注意一個細節,就是“一切革命隊伍中的人”才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革命性高于人性。同時還要唱“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恩情深”,“毛澤東思想是傳家寶,誰要是反對她,誰就是我們的敵人。”在婚禮慶典上,還要繃緊“階級斗爭”的弦,向毛表忠心。
“天大地大”這首歌是1966年邢臺地震后開始傳出的。在婚禮之時唱這樣“贊美詩”式的歌曲,無非是共產黨神化自己的手段,并使人在回憶婚姻的甜蜜時自動想起這些贊頌中共的歌詞。
即使在文革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有工作單位的人,尤其是有頭有臉的人的婚事仍然免不了黨組織、黨領導的介入,新郎新娘還得表示感謝黨的關懷。盡管中共現在已經不再插手具體的婚姻形式,但經過幾十年的間隔,正統的婚姻禮節已經被拋棄,而隨之被拋棄的更是婚姻的神圣感與責任感。現在的很多婚禮,除了鬧得亂哄哄的,已經看不出其中的神圣與傳統禮儀的規范了。很多的家庭矛盾、夫妻感情破裂、一夜情的盛行,與中共破壞正統的婚姻觀念和婚禮形式不無關系。
黨文化無處不在的一個具體表現是,除了完全占據政治、經濟等公共領域外,還全面介入一向被認為是百姓個人領地或隱私范疇的家庭生活。結不結婚、跟誰結婚、生幾個孩子、何時才能生,黨一概要管,而且是動用一切國家暴力機器來管。
夫妻本是姻緣所致,戀愛和婚姻是人類富有浪漫色彩的永久話題,家庭更是人生航程的棲息港灣。家庭和睦,夫妻恩愛,那是人們所期望的幸福。但是,共產黨卻要把階級斗爭的戰場直接開進每個家庭。夫妻變成了立場分明的“革命同志”,政治斗爭從工作場所延伸到下班后的廚房和臥室,造成了變異的家庭關系。
上天造人,分為男女,是要他們陰陽互補,剛柔相濟,因此男女雙方在人的特性和身體能力上各有所長。而共產黨卻要把女人變成男人,鼓吹男女都一樣,婦女能頂半邊天。這不但沒有讓婦女在求職就學和政治官場上的地位上升,反而把中國女人的溫柔賢淑抹殺殆盡,造成了大陸社會特有的陰盛陽衰的惡劣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