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黨話的吸納性和能產性
黨話還具有吸納性和能產性的特點。吸納性是指中共擅長把正常人的話整合收編,化為己用,甚 至用別人的批判往自己臉上貼金。中共無恥地竊取人類歷史上一切文明成果為自己辯護。“愛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德治國”等本應具有美好意義的 語言,被中共長期盜用,現在我們幾乎無法正常的使用這些語言而不引起反感。
能產性是指形成了的黨文化思維可以創造新詞,顯示“中共政權 與時俱進的活力”。中共有著嚴密的組織和對社會的嚴密控制。一旦這個邪惡政權的主腦——領導人或黨中央——決定了什么方針政策,政權的基層組織就會像這個 邪惡政權的肢體一樣,高效地執行這一政策,執行過程中產生了大量黨話。
近年來中共創造新詞的主要模式包括:黨文化+傳統文化用語,比如 “德治”、“和諧社會”;黨文化+科技術語,比如“XX工程”(希望工程、安居工程、菜籃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再就業工程、211工程、五個一工程);黨 文化+西方術語,比如“××意識”(政黨意識、首都意識),等等。
黨話的吸納性和能產性造成的后果是:一茬黨話淘汰了,新一茬黨話迅速被制造出來;黨話在使用過程中混雜、變形、出現了數量龐大、形形色色的變種,這些新詞的黨文化內涵使人們防不勝防。
6.推行黨話的后果
1)文化-語言亡國的現實
在 中外歷史上,外來入侵者僅依靠占領土地,往往并不能使一個民族臣服,因為只要被入侵者民族精神不亡,仍然不會輕易屈服。本章引子中談到,語言塑造了一個民 族的獨特精神風貌。所以入侵者除了占有土地外,往往還要摧毀原來的民族文化,以毀滅其民族精神;而毀滅承載文化的語言,就是摧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最有 效手段之一。比如1870年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占領法國后,就試圖在淪陷區的學校強迫教授德語,禁止法語。中共摧毀中華傳統文化采用了多重手段,變異、替 代語言是其中之一。
與傳統文化“培養德性、完善品格、教化人性”的語言態度相反,中共的語言是為其集團利益服務的,虛假是中共語言的靈 魂。中共的語言不僅是虛假的,而且是扭曲錯位的。它用一套似是而非的詞匯,潛移默化完成了對人的思想變異。它用一套偷梁換柱的言語系統,徹底改變民族的歷 史延續和走向,最終掐滅了天賦神授的中華傳統和精神而使國人不自知。中華正統文化蕩然無存,為黨文化內容全面偷換取代。中華民族由此偏離了與宇宙的和諧關 系,在世界中錯誤定位,與人類本原精神對立,民族整體生存方式和走向背離了上天安排的軌跡。
語言和文化來源是什么,今天的多數中國人已經不知道了,還以為中國人從來就是這樣說話的。黨話體系窒息著民族精神和活力,加強并鞏固著這個人類異己體系的力量和束縛。
歷史上人們都以中國文化的強大同化力倍感驕傲自豪。中國文化除了和平時期的輝煌召來各國的朝拜,更以戰敗以至喪國時期對異族文化的同化表現著恢宏的氣度。蒙元和滿清統治者折服于中華文化的博大深湛,心甘情愿地臣服其精氣神力,承傳了中華民族香火。
綜合大量語言事實的分析,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重要的現實:中華文化無可戰勝的歷史已經被改寫了。中華文化被土著共產黨用外來的馬列邪惡主義取而代之,文化上、語言上我們早就亡國喪權了。
2)黨話強制改變中國人的生活
黨話是當代中國人使用的語言里最活躍、最具有行動力量和支配力量的部分。黨話支配力量大表現在:第一,黨話使用頻率高;第二,黨話的權威度高。
據 《現代漢語頻率詞典》統計,一些典型黨話詞語的使用頻率在所有現代漢語詞匯(包括“的”、“和”等虛詞)里的排位為:“革命”71,“同志”83,“階 級”149,“敵人”153,“斗爭”209,“解放”285,“領導”312,“無產階級”372,“路線”561,“代表”570,“戰斗”602, “反動”617。另外,“黨”這個詞在傳統社會并非常用詞,可是在中共建政以后,“黨”的使用頻率迅速竄升到119位,“共產黨”331位,加在一起,差 不多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名詞,中共在當今中國一黨獨大的獨裁地位于此可見一斑。
黨話權威度大是指黨話以中共暴力為后盾,占據了政治、經 濟、司法、教育、新聞等最有影響力的語言領域。倫理綱常、衣食住行、風花雪月這類正常社會的語詞并沒有完全消失,可是處在邊緣的、被支配的地位。人們不管 愿意與否,在公開的正式的場合都被迫使用黨話。黨話和黨話帶來的后果(中共的理論被“學習”、“領會”,中共的政策被“貫徹”、“執行”,等等)強行改變 了中國人的生活,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3)黨話——當代中國人的有色眼鏡
語言是思想的工具,人的思想表現為詞和語句的組合。黨話改變了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黨話是當代中國人的有色眼鏡。
(1)黨話讓人不自覺地維護中共惡黨
黨話或者是中共造出來的話,或者是經過中共改造的話,其存在目的就是維護中共惡黨的統治。用中共提供給人們的扭曲了的語言材料,人們無法看到真實的世界的樣子,而只能看到中共希望人們看到的世界的樣子。
中共自己發明一套詞匯,描述其起家的歷史。如果一個人用這套詞匯去思考中共歷史的話,得出的只能是中共讓他得出的結論。請看下表
(表五):
黨 話 實 質 辨 析
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 叛亂、暴動 起義是指為了正義的目的起而抗爭。中共所謂“起義”的實質是叛亂、暴動、顛覆當時的合法政權。
長征、北上抗日 逃亡、潰退 1931年后,日本侵略軍大敵當前,中共在江西發動叛亂,進行“武裝割據”,被圍剿后向西南倉惶逃逸。后來北上原本是想逃到蘇俄,勉強在延安站穩腳跟,日軍全面侵華后乘機坐大,最終把赤禍推到全國。
整風 延安洗腦、延安恐怖 “整”是整頓、治理、規范的意思。“整風”這個詞暗示人們:“黨在管黨”、中共在“加強自我建設”、在努力使“黨風”變得正派。其實“整風”是中共對黨員干部的強化洗腦,是中共日后歷次政治運動的總演習。
解放 中共奪取政權 “解放”指解除束縛,獲得自由。中共建政后把全中國變成一所大監獄,全國人民處于普遍性的奴役狀態。
下放 流放 一字之差,可以看出中共掩蓋惡行時的狡詐。
三年自然災害 三年大饑荒 三年饑荒是中共的朦昧政策造成的一場人禍。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破壞,全民大洗腦,政治大清洗 傳統文化相信君王受命于天,“革命”指“天命變更”,如《易.革》:“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中共扭曲了“革命”的意思,用來指“推翻統治階級的暴 烈行動”,又給這個被扭曲詞義的詞蒙上一層褒義色彩。“文化大革命”一詞掩蓋了這場運動的實質,對于年青人、外國人尤其具有欺騙性。
上山下鄉 青年知識份子變相勞改 “上山下鄉”這個詞使人產生一種溫馨浪漫的聯想,這也是一些當年的知青對那段日子充滿懷舊情緒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革開放 為了維持政權,在經濟上放松控制,在政治上加強控制 閉關鎖國、經濟倒退是中共人為造成的。所謂“改革開放”只不過是部分地恢復了中共奪權前的經濟活動方式。在政治領域并沒有任何松動。
反革命暴亂,政治風波 八九民主運動 中共開始時高調把八九民主運動稱為“暴亂”,后來開始使用“政治風波”這個詞,企圖把水攪渾,讓人誤以為中共也是“風波”的受害者。
近年來,中共又創造了大量的政治隱語,為自己的統治涂脂抹粉、粉飾太平。比如把失業稱為“待業”、“下崗”、“內退”。“待業”暗示將來會有工作,“下崗” 表示過去曾有工作,就是不提現在沒有工作。又如,中共統治下的窮苦百姓被稱為“弱勢群體”,暗示他們的悲慘遭遇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中共的“政治隱語”型黨話有以下幾種主要類型:
顛倒黑白型,如“起義”、“解放”。
黨國不分型,如“建國”、“愛國”、“反華勢力”。
把水攪渾型,如“十年浩劫”、“荒唐歲月”、“政治風波”。其特點是用一個莫名其妙的詞來指稱某一歷史事件,讓人無法看出中共在其中扮演的罪惡角色。
反話正說型,如“長征”、“改革開放”。其特點是把壞事說成好事,把中共在危機時期撈起來的救命稻草說成是中共的“豐功偉績”或中共領導人的“英明決策”。
聲東擊西型,如“四個現代化”、“發展是硬道理”。“四化”包括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就是不提“政治現代化”(“現代化”這個概念本身也需要檢討, 不過這里我們先按下不表);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福利水平是由多項條件共同決定的,中共片面強調經濟發展,掩蓋獨裁統治帶來的政治腐敗、道德淪喪、環境 惡化事實上使中國人民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現實。
“此地無銀三百兩”型,如“和平崛起”。一個人去拜訪朋友,絕對不會說“我不是來你家搶劫的”。多少個國家經濟崛起了,并沒有聽說其中哪個聲稱自己“和平崛起”。中共這么說,恰恰反映了它發展經濟背后的軍事野心。
由于中共對文化、教育、科研、新聞等領域的壟斷,使得今天的中國人如果談論某一類問題,很難不使用中共造出來的詞匯,而這些詞匯又誘導著人們必然地得出維護中共惡黨統治的結論。黨話的一統天下給人民的正常思維和言說都造成了巨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