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1年12月29日】(本台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中共最高層公開承認中國經濟面臨三大重壓,並一口氣喊出25個“穩”字。有專家指出,強調“穩”就是存在不穩,不穩的根源在於金融不穩,這是中國未來最大“雷區”。中共央行行長易綱今天(12月28日)對中共官媒稱,貨幣政策“穩”字功夫,就是將化解金融風險的責任“甩”給出險企業和地方政府身上。在中共一片“穩”聲中,已經有地方政府撐不下去了。
中共12月10日結束的經濟會議承認,由於“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2022年中國經濟要“穩”字當頭,會議通稿總共出現25個“穩”,引發外界關注。
中共央行行長易綱12月28日對中共官媒《新華社》表示,在三重壓力影響下,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首先要穩定經濟大盤,繼續在“穩”字上下功夫。
易綱稱,前期,“個別房企”(恆大集團等)由於經營不善、盲目多元化擴張等因素導致風險暴露,這屬於市場經濟中發生的風險事件。
易綱提出了化解風險的“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該原則要求“壓實”股東(企業業主)和屬地責任,亦即由具體出險的企業和地方政府自己想辦法化解危機,解決問題。
在外界觀察人士看來,這種所謂“市場化、法制化”原則無異於將責任“甩鍋”給企業和地方政府。
中國財經專家賀鏗指出,所謂“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各屬地責任,這意味着2022年不可避免還會有“雷”要爆,所以中共強調一定要明確責任。因為中國經濟不穩的總根源在於金融不穩,引爆不穩的主要導火線仍然是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可能性。
在賀鏗看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債務量大,且與銀行和地方政府“交集”,這大大增加了“拆彈”困難。
資深媒體人王劍也認為,債務是所有金融危機的源頭,中國現在債務龐大,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存在債務風險。
中共“穩“經濟重回借債老路
儘管中國整體債務規模龐大,為穩住加速下行的經濟,中共無奈只好重回負債拉動經濟的老路。
中共財政部12月27日表示,中國將在明年推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超前的”基礎設施投資,以穩定經濟增長。
中共已經發行了1.4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290億美元)的2022年地方政府特別債券預付款配額,以幫助刺激投資和支持經濟。
中國房地產危機,首當其衝的是中共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財政主要來源就是出讓土地。據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12個城市的財政對土地的依賴程度超過100%,其中,溫州土地財政依賴度高達179%;昆明為163%、福州為153%、杭州140%。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廣州土地依賴高達107%,北京、上海、深圳依賴程度較低,分別是29%、28%、19%。
今年以來,由於中共地產調控政策趨緊,眾多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持續上升,包括恆大集團、華夏幸福、四川藍光、泛海控股和建業地產,債券違約規模將近600億元,隨着2022年償債高峰到來,房地產企業違約可能迎來新高。
12月10日,中共財政部提出,要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前文提及,財經專家賀鏗表示,中國房地產債務龐大,與銀行和地方政府“交集”,所以中共財政部會議強調“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這意味着,房地產與銀行業、中共地方政府是一條線的“難兄難弟”,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由於財政出現危機,黑龍江省鶴崗市政府12月23日在官網發出通知稱,因實施財政重整計劃,財政狀況發生重大變化,決定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計畫,事件引起輿論關注。稍後,上述消息在網上被刪除。
鶴崗市目前人口98萬人,去年負債達131億餘元,比上年增加15億多元。即平均每人負債13,000元人民幣。
自由亞洲報導,中國時事評論人李麗表示,鶴崗是中國首個進行財政重整的地級市,但鶴崗“只是冰山一角,中國各地的經濟已嚴峻到你無法想像”。
時事評論人士李偉也說,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快速增加,GDP增速下降,鶴崗已經接近破產邊緣。不僅僅是鶴崗,東北的許多城市財政都呈現負增長。
此外,近兩年,受中共病毒疫情影響,房地產崩盤,中共地方政府財政入不敷出,都在裁員降薪,連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和直轄市也不能倖免。
今年上半年以來,浙江、江蘇、廣東及上海等地先後傳出公務員薪水被大砍的消息,上海一個派出所所長年薪由35萬元降至約20萬元,科長級公務員年薪由24萬降至15萬元,學校等眾多企業和事業單位發出的績效獎被收回。
責任編輯:林莉
希望之聲版權所有,未經希望之聲書面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