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
2017年5月29日 節目時長:44’56”
************************************************************************
法國的總統選舉實行「兩輪選舉制」(“Two-round System”)。由「兩輪選舉制」衍生出來「簡單大多數」(“Simple Majority”)、「相對多數選舉制」(“Plurality Voting System”)、「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ve System”)、「多數代表制」(“Majoritarian Representation”)等選舉制度,本集會一一解釋。
「中間派」政黨 “En Marche !”(「前進!」黨)創黨人Emmanuel Jean-Michel Fredric Macron (伊曼努爾‧馬克龍) 在5月7日第二輪投票中得票66.1%,而“Right Wing Populism”(「右翼民粹主義」)政黨“National Front”(「國民前線」)領導人Marine Le Pen(瑪琳‧勒龐) 只得票33.9%,馬克龍以高比數32.2%的「相差得票率」擊敗勒龐,成為法國第25任總統,任期5年,他1977年出生,當選的時候39歲,是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本集亦會分析選舉成敗因素。
本集試從法國的樂曲去認識法國的文化:
第一首是1983年電影《Napoleon Bonaparte》(《拿破侖》)的主題曲《馬賽曲》。電影《拿破侖》講述拿破侖南征北討的一生,他的霸權主義最終被正義擊退。
Lisle在1792年創作《馬賽曲》以振奮法國同胞的士氣,1795年成為法國國歌。
第二首歌曲是Pavarotti等演唱Verdi1853年歌劇“La Traviata”(《失落的婦人》)插曲《飲酒歌》。“La Traviata”改編自小仲馬《茶花女》,講述一個鄉村姑娘來到巴黎墮落風塵,為愛情作出偉大犧牲。《飲酒歌》講出了巴黎歡場的熱鬧情景。
第三首是Anne Hathaway主唱“Les Miserables” (《悲慘世界》)主題曲《I Dreamed A Dream》。《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Hugo 1862年的小說。講述在拿破侖戰爭以至「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國市民的悲慘遭遇。人要美夢成真,唯有行善積德。
第四首是《悲慘世界》插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你可聽見人民在發聲?》)法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自由思想」日益高漲,不滿「七月王朝」的極權統治,引發出1832年「法國七月革命」,反映人民不甘心被奴化。
第五首是Sarah Brightman等合唱“Phantom of the Opera” (《歌聲魅影》)主題曲。舞蹈演員代替原唱者演出,技驚四座,她的演唱技巧是「巴黎歌劇院」的魅影教她,她不計較魅影醜陋的面孔與他雙宿雙飛,善良的內心才是最珍貴的本質。
第六首是Helene Rolles主唱《Je m ‘appelle Helene》《我的名字叫伊蓮》。一個單純的女孩講出只想找到真愛的心聲。虯髯客傳:「絲蘿非獨生,願托喬木意。」丈夫的聽到女子真、純、善的心底話,就要好好的愛護太太了,古今中外一樣。
最後一首是“Le Papillon”(《蝴蝶》)主題曲。電影講述一位8歲女孩跟爺爺上山找全歐洲最美麗、最稀有的蝴蝶「伊莎貝拉」,這種蝴蝶很難找,只有3晝夜的壽命。兩人純真的感情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記得要珍惜你身邊的人啊!。
聽完了本集,聽眾應該對法國選舉、總統選舉、歷史、文學、音樂等文化有一個較深入的認識。
今集《音樂緣起》的生命智慧話語就是:「道德是真理之花。」
每周播出時間: 周四:6:00pm – 7:00pm
頻段:FM96.9
網頁:http://sfshow.bayvoice.net/gb/talkshowc/music-c
短信、留言號碼:650-395-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