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財政部長樓繼偉12月11日在一次會議上聽到中國經濟發展有四個短缺時,直言這些都沒有出現在統計指標中。分析認為,官方造假數據會給經濟帶來重創,也成為國際笑話。
自由財經報導,周六,中共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在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消費和投資增長勢頭減弱,供應鏈受阻,企業生產面臨生產要素的短缺,包括缺晶片、缺電、缺櫃、缺工等問題。
與會的中共前財長樓繼偉聽到這些經濟困境,直言這些都沒有出現在統計指標中,披露其指標竟然都「非常好」,完全沒有反映經濟下行風險。
12月8日至10日剛剛結束的中共年度經濟工作會議聲稱,中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但是也承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所謂上述三重壓力根本就在中國的統計數據中看不到,樓繼偉表示,由於沒有足夠的數字反映經濟負面變化,片面的數據更難評估政府目前對經濟「三重壓力」的應對方式。
他說,「相比之下,美國對於經濟評估都有正面和負面。」
美國之音也援引樓繼偉的話說,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就業人數有增加,但是卻沒有跟進和追蹤,看看這些就業人口是否在半年或稍長一點時間後又被解僱。
樓繼偉還說,在疫情期間,政府吹捧企業公司和其它市場實體經濟有所增加,但並沒有公開部分事實,例如因營運困難卻難以註銷商業登記,以及政府創造的新工作機會後,未披露這些人是否在6個月之後被解僱。
統計數據造假被指是中共的「絕活」。最近中共新的數據安全法出臺,更加大了獲取中國經濟資訊的難度。
而中共官員和公司數據造假的惡習,不僅給國家經濟規劃的部署和金融市場的秩序帶來重創,而且讓中國某些引以為傲的數據在國際間成為遭人詬病的笑話。
中國經濟現狀到底如何?中共禦用經濟學家李稻葵月初參加一個論壇時泄露,中國經濟在未來五年將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還說習近平19大報告說「要做好更艱苦復蘇的準備」,「我們也需要做出更加艱苦的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