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0年11月23日】(本臺記者唐仲寶綜合報導)鑒於最近幾周在德累斯頓、巴黎、尼斯和維也納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已造成9人死亡,德國聯邦議院日前就打擊歐洲伊斯蘭恐怖活動的問題進行討論。歐盟委員會也將推出一項新的反恐怖主義行動計劃
德國受恐襲威脅風險係數高
據德國之聲報道,上個月在德累斯頓發生持刀襲擊事件後,關於加強對伊斯蘭危險分子的監控成為話題。
德國聯邦刑事調查局(BKA)在回答綠黨的議會質詢時透露,目前全國有124名伊斯蘭 “高危” 分子在逃。另有151人被該機構列入 “中等危險” 單名。BKA還表示,目前尚不知道有多少潛在的伊斯蘭危險分子擁有持槍執照,當局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報道說,聯邦政府表示已經知道有240名伊斯蘭危險分子在逃,這已構成潛在威脅。這些 “高危” 分子中,約有135人擁有德國國籍,三分之一的人擁有其他國籍–41名敘利亞人、17名俄羅斯人、7名伊拉克人、7名土耳其人,以及來自約20個其他國家的人。其中7人的國籍 “不清楚”,3人是無國籍人士。
安全機構認為,德國依舊直接受到恐怖主義組織的威脅,風險係數高。今年7月初公佈的憲法保衛局2019年年度報告指出,一系列被挫敗的恐襲計劃都顯出威脅是現實存在的。
綠黨議會黨團發言人米哈利奇(Irene Mihalic)對這一回應提出批評。她說,政府不知道危險分子有多少持槍執照,這根本無法讓人接受。綠黨議會黨團領導人之一諾茨(Konstantin von Notz)呼籲改變驅逐政策。他說,目前一些被關押的伊斯蘭危險分子即將被釋放,政府需要製定相應的對策。
歐盟將推出反恐怖主義行動計劃
今年7月初公佈的憲法保衛局2019年年度報告指出,一系列被挫敗的恐襲計劃都顯出威脅是現實存在的。尤其危險的是那些 “受到恐怖主義組織啟發的單獨作案者”,因為這些人在犯案前的身份很難被確認。聯邦內政部長塞霍夫(Horst Seehofer)警告說,德國隨時可能發生恐怖襲擊事件。
據報道,在最近發生數起恐怖襲擊事件後,歐盟各國領導人就如何打擊恐怖主義舉行了磋商。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加強歐盟外部邊界的保護。不過,她同時表示,申根條約國居民不必擔心今後將面臨更多的邊界檢查。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再度提出改革申根協定的建議。
馬克龍說,伊斯蘭極端分子得以長驅直入,進入歐盟內部,說明歐盟避難法遭到了 “濫用”。他說:”我並不是主張限制或者取消避難法,但必須保障避難法得到正當運用。”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日前宣佈,12月9日歐盟委員會將推出一項反恐怖主義行動計劃。她表示,過去幾年當中,歐盟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今後的任務依然艱巨。2021年五月,歐盟委員會將就申根改革提出相關的戰略草案。馮德萊恩強調,要想繼續擁有一個沒有內部邊界的歐洲,就必須加強對歐洲外部邊界的保護。
默克爾及其他歐盟國家領導人還強調,制止仇恨思想在網絡上的蔓延,也是一項急需加強的工作。預計,歐盟各國和歐盟議會就相關問題舉行的談判將在今年年內結束,屆時,網絡運營商將有義務第一時間刪除同恐怖主義思想有關的內容。
危險分子和恐怖活動的界定
在軍事上,所謂的 “伊斯蘭國” 基本上已被擊敗。在其鼎盛期,這個薩拉菲派恐怖主義民兵組織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所控制的地區面積相當於英國。以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為首的 “哈裡發” 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伊斯蘭戰士和支持者。
據聯邦憲法保護局提供的數字,僅從德國就有約1000名伊斯蘭分子進入 “伊斯蘭國” 地區。他們曾參與伊斯蘭國的聖戰。現在,其中很多人返回德國。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中多數持有的是德國護照。
“危險分子” 的說來最早來自警界。但是現在全德範圍內都對這個概念做出了統一的定義。”危險分子” 指代的是,如果根據某些事實可以推斷,一個人出於政治動機將會犯下嚴重罪行,那麼這個人就被判斷為危險分子。
但是只要 “危險分子” 沒有實施犯罪行為,就不能被逮捕。德國的安全法規,特別是刑法都是基於犯罪行為,而不是基於思想觀念或者危險性。
但是加入恐怖組織屬於犯罪行為。德國法律同樣也禁止的是 “準備和支持對國家造成嚴重危險的犯罪行為”。
恐怖活動以製造大量傷亡、破壞以及動蕩社會為主要目的,並以宗教或政治為主要訴求。通常表現為針對平民的大規模傷害、襲擊公共交通工具和綁架等形式,是一種較極端的非對稱作戰方式。
與恐怖活動相關的事件也通常稱為 “恐怖事件”、”恐怖襲擊” 等。搶劫銀行等搶盜財物的暴力行為由於不包含政治訴求,因此不能算作恐怖襲擊。
責任編輯: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