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比爾·鄧克爾伯格(Bill Dunkelberg)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儘管樂觀情緒好於預期,但小企業主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鄧克爾伯格表示:「儘管在主要不確定因素得到解決之前,經濟仍將持續下滑,但業主們對商業狀況和銷售增長的預期更為積極。」
預計經營環境將改善、銷量將增加的業主凈佔比分別上升10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
自2020年12月以來,稅收首次被列為小企業主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小企業主還將勞動力質量、通貨膨脹和僱傭成本列為首要問題。
此前,全美獨立企業聯合會領導層支持川普總統的「一項偉大的美麗法案」,稱其為「近代史上最有利於小企業的立法之一」。NFIB 主席布拉德·克洛斯 (Brad Close) 表示,該法案可防止 3300 多萬小企業主增稅。該法案將小企業稅收減免率從20%提高到23%,並使其成為永久性政策。此外,該法案還增強了小企業遺產稅豁免,並提高了小企業支出限額。
小型企業面臨的價格壓力
根據 NFIB 的調查,有 31% 的消費者表示計畫提高價格,有 38% 的消費者表示平均價格上漲,這表明消費者下次光顧夫妻店時可能會面臨更高的成本。
最近幾周,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報告,對於企業為應對總統的關稅而提高價格的程度,報告的結論褒貶不一。
美聯儲褐皮書(一份定期總結央行 12 個地區經濟狀況的報告)顯示,物價「以溫和速度」上漲。最新報告稱:「有廣泛報道稱,客戶預期未來成本和價格將以更快的速度上漲。一些地區將這些預期成本上漲描述為強勁、顯著或大幅上漲。」「所有地區的報告都表明,更高的關稅稅率正在給成本和價格帶來上行壓力。」
此外,紐約聯邦儲備銀行5月份的《帝國州製造業調查和商業領袖調查》發現,45%的服務公司通過提高價格將全部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根據保險公司安聯 5 月份的一項調查,超過一半(54%)的美國公司計畫提高價格以控制關稅驅動的成本。
安聯貿易全球調查報告指出:「儘管近期出現了積極進展,但漲價仍可能是全球應對關稅影響的首選策略。」
Bankrate 金融分析師斯蒂芬·凱茨 (Stephen Kates) 表示,時斷時續的關稅政策可能「減輕了對消費者的直接和即時影響,但效果也僅此而已」。「大型企業能夠依靠供應商和其他手段來保持價格和利潤率的穩定。然而,許多企業只能堅持一段時間。」
迄今為止,關稅的潛在負面影響尚未在硬性商業或消費者通脹數據中顯現。
年度通脹率已大幅放緩至略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4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下降,進出口價格指數持平。
本周將發布五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以更新通脹情況。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的通脹近期預測模型預測,年通脹率將從2.3%小幅上升至2.4%。市場普遍預期批發價格將小幅上漲0.2%。
上個月,美國政府徵收了創紀錄的230 億美元關稅收入,「有人支付了這些費用」,Siebert Financial 首席信息官馬克·馬利克 (Mark Malek) 表示。「問題是,是你和我,還是進口商……或者兩者都有?好吧,如果你和我付錢給他們,這筆錢應該體現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或個人消費支出(PCE)數據中。」
儘管通脹放緩,美聯儲自去年12月以來仍未降息的原因之一是,它正在等待確定關稅是導致暫時性還是長期性價格調整。鑒於經濟活動強勁且勞動力市場狀況穩固,貨幣政策制定者已暗示,他們可以在採取政策行動之前保持耐心。
馬利克指出,下一批通脹報告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價格壓力。「根據目前實施的複雜關稅徵收情況,我們預計汽車、服裝和食品等商品將出現關稅驅動通脹的初步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