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報道,俄羅斯的盟友吉爾吉斯當局上周六(7日)告訴媒體,已經在前夜將位於歐希市中央廣場的列寧塑像拆除,準備“遷移”到他處。並以俄羅斯也有幾個“列寧紀念碑遭移除或遷移”的案例,強調此決定“不應被政治化”。當地官員表示這只是“改善城市建築與景觀美學的常見做法”,市府將“重新安置”這座塑像。
從社群媒體流傳的視頻可以看到,該座塑像橫躺在地上。吉爾吉斯媒體“24.kg”報導,原地將改豎立旗杆。
報道說,自蘇維埃政府解體以後,中亞多個前蘇聯共和國為了強化本身國家認同,紛紛更改具有俄羅斯色彩的地名,並且以本國或民族英雄的形像,取代蘇聯政治人物的雕塑。但是吉爾吉斯國內許多城市仍有蘇維埃政權領袖列寧的塑像。
據報道,這一趨勢發生之際,俄羅斯正全面入侵烏克蘭,同時面臨來自中共當局與西方國家的競爭壓力,努力維持在包括吉爾吉斯在內的中亞地區的影響力。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在吉爾吉斯境內設有軍事基地。
吉爾吉斯共和國(吉爾吉斯語: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羅馬化:Kyrgyz Respublikasy;俄語:Кыргы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簡稱吉爾吉斯斯坦(Кыргызстан/Kyrgyzstan,中國大陸稱作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吉爾吉斯北邊與哈薩克相接,西邊則為烏茲別克,西南為塔吉克,東邊緊鄰中國大陸。比斯凱克(Bishkek)是吉爾吉斯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吉爾吉斯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國家,其國土距離最近的海岸線有約2,600公里。
吉爾吉斯斯坦共有80個民族,最大的民族為吉爾吉斯族,占吉爾吉斯斯坦總人口73.8%,屬於突厥民族,烏茲別克族為第二大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14.8%。俄羅斯族佔5.1%,他們主要在斯大林(Joseph Stalin)執政時期遷入吉爾吉斯斯坦定居。其他主要的少數民族有東乾族、塔吉克族、高麗族、德意志族等。
吉爾吉斯19世紀被俄羅斯帝國吞併;1922年,前蘇聯成立時歸屬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24年,中亞地區實行民族劃界,今日的吉爾吉斯建立起卡拉吉爾吉斯自治州,成為俄羅斯聯邦的一份子,1925年正名為吉爾吉斯自治州,到1926年又再升格為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36年12月5日,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正式成立,成為蘇聯的聯邦成員。
1991年8月19日,該共和國緊急狀態委員會(SCSE)藉助莫斯科方面的力量,嘗試罷免總統阿斯卡爾·阿卡耶夫(Askar Akayev)。計畫失敗後一個星期,阿卡耶夫和副總統哲曼·庫茲涅托夫(German Kuznetsov)宣布退出蘇聯共產黨,辭去書記一職,並將整個政府機構解散。受其影響,緊接着在8月31日的最高蘇維埃議會投票中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1993年5月5日,又改名為吉爾吉斯共和國。
吉爾吉斯共和國人口70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中國大陸境內吉爾吉斯族稱柯爾克孜族),其餘為烏茲別克族和俄羅斯族等民族。吉爾吉斯語為國語,而在一世紀的俄羅斯化政策影響下俄語仍使用較廣而作為官方語言。64%人口為無宗派穆斯林。除突厥文化外,吉爾吉斯文化還容納和受到了蒙古、波斯和俄羅斯文化的影響。
吉爾吉斯現為獨聯體、歐亞經濟聯盟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同時也是上海合作組織、伊斯蘭合作組織、突厥議會和突厥文化國際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