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們心中,大學文憑依然是值錢的。興趣、未來就業哪個更重要?就讀西安大略大學聲樂專業的張小姐,為暫時避開找工作難的問題,成績優異的她不得不繼續就讀本專業研究生。盡管她當初選專業時慎之又慎,多方諮詢,難道真的是選錯專業? 帝國銀行全球市場部(CIBC World Markets)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加拿大高等院校學生債務不斷增長,就業回報率低。
統計數據顯示,本國高校畢業生半數選取了人文、社會科學、心理學、藝術與教育等就業前景不好的專業,造成大學畢業生過剩。專家建議高校學生應該選取工程、計算機、數學和物理等就業前景好、回報高的專業,此外法律、醫學、商業專業的學生,找工作也相對容易。不過好找工作的專業,也不是人人都擠得進去的。
興趣與就業可否兼顧? 張小姐在西安大略大學讀聲樂專業后,已經知道該專業畢業后很難找工作。
回想起當初在高中選大學專業時,“大學介紹會上的代表、不同老師及輔導員都跟我說,我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任何事,只要我在任何一個行業做得好,以后找工作都不會有問題。
” 張小姐說,她當時在音樂方面已經贏得獎學金,不學的話覺得會錯失機會,所以就選擇了聲樂專業。
現就讀西門菲沙大學商業系的學生古米理(Adrian Guemili)的父親是一位經濟學家,當初選擇專業時,受父親影響選擇了經濟系,然而在快畢業時,他突然改變主意,轉入商業系,準備在一年內找到一份好工作。
古米理發現讀經濟學偏重理論,恐怕找不到工作,而商業系教授的課程,都是有針對性的,專門為找工作設置。古米理發現,商業系老師會主動關心學生,建議他們選學什么課程,哪些課程有利于找工作等,而經濟系卻沒有這方面的指導,他猜可能是商業系與企業聯系多,獲捐款也多,資源更豐富。
現實就是這樣,古米理喜歡經濟理論研究,然而找工作需要的是技能與技術。他說,許多學生不得不權衡利弊,有失有得。
UBC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生杰克?黃(Jack Huang)也認同電腦行業好找工作,他自己在高中時,對電腦就很喜歡,選學了一些課程,出于愛好與興趣,報考了卑大計算機專業。
他一畢業就找到了工作。他認為,這得益于三個月的實習,掌握了實際的技能與工作經驗,通常大學里學的知識理論多,實際的技能不多,也會造成找工作難。
不過西門菲沙大學經濟系博士生Natt,則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好找工作的專業,人們趨之若鶩,不是人人都擠得進去的,總有人必須改學其他專業。
雙管齊下 冷門專業價值依存 古米理告訴大紀元說,一些專業,比如英語、心理學或教育學等,都是很難找到工作的,這些專業為學生提供基礎技能,卻不會提供企業需要的技術,而學生剛開始讀大學時,并不清楚這些,造成他們的專業與就業脫節。
古米理說,他的妹妹畢業于教育專業,卻不得不再學一個專業,才能找到工作,他認為從藝術系畢業的學生,對于找工作心中就沒有譜了。
對于當前的這種現象,古米理只能慨嘆:“沒有辦法,現在的人都比較看重錢,因此學專業也會側重這方面,所有專業都是應該存在的,由于沒有錢,就被人們拋棄了。” David Warwick同時擁有鋼琴表演碩士學位和心理學本科學位,35年來一直專注于鋼琴教學。這兩個專業看似毫不相干,不過面對眾多不同年齡、性格各異的學生,當年學的心理學專業對他的教學幫助頗多。
切忌短視 高學歷更具說服力 溫尼伯大學校長阿克斯沃西(Lloyd Axworthy)的看法是,一些人認為讀大學不如高中畢業就工作,他認為這樣的看法“很短視”。他告訴CBC說,雇主聘用人才時,不僅僅看求職者的技能,還會“了解他們的判斷力、成熟度、技能與分析能力等”。
擁有麥克馬斯特大學MBA碩士學位的Jeff Yang回憶自己當年選此專業時,完全是為了就業而鍍金,這個投資2萬多元的文憑,在找工的前幾年似乎并不沒有發揮太大作用,工資水平與本科畢業生基本沒有區別,但隨著多年工作經驗的積累,最終在自己熟悉的行業應聘高管職位時派上了用場。
杰克也認為,讀大學還是更好,比讀專科院校的學歷更有說服力,擁有這樣的文憑仍然是重要的。
18歲的Kate Wang今年秋季將進入西門菲沙大學讀書。她表示,自己選擇專業重在興趣,也同時會兼顧考慮找工作,因此她選擇了健康學系。她并沒有擔心自己未來的就業,認為先學著,邊走邊看,到三年級再決定學什么具體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