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6月5日】(本台記者贺景田綜合報導) 日媒最新報導,由於產能過剩,中國電動汽車和新能源行業開始陷入困境。有業內人士分析,一些企業可能在明年年底前關閉,但這會給習近平帶來頭疼的問題。習上周曾表示要優先考慮「高質量充分就業」,尤其是青年工人,而電動汽車及相關行業僱用了數百萬人。
「要麼走向海外 要麼破產」
日經6月3日報導,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近組織的一次會議上,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秘書長姚曉東說,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要麼走向海外,要麼破產」。
與中國許多業內人士的緊迫感不同,中共黨魁習近平今年5月在巴黎表示,中國的新能源產業「代表了先進的生產能力,不僅豐富了全球供應,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做出了重要貢獻……不存在中國產能過剩問題。」
目前,中國至少有77家汽車製造商和129個汽車品牌,專家認為,這麼多汽車品牌,即使對於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來說,也是太多了。
今年5月,中共一位商務部副部長在上海與專家舉行了一次閉門會議,詢問如何應對西方的產能過剩抱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與會者說,「專家們在會上說,他們認為這種說法的根本問題在於,大量產品銷往這些市場是否是基於補貼。」
由於中國消費者不願或無力購買本國工業部門生產的所有商品,美國和歐盟擔心中共政府會無視全球貿易規則,用國家補貼的廉價出口商品充斥其市場。
中國大多數電動汽車都有資格獲得地方政府的補貼和國家指導銀行的廉價信貸。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說:「由於地方政府補貼的激勵作用,儘管缺乏資質,但仍有許多公司進入了綠色能源技術領域。如果沒有這些補貼,這些公司中的相當一部分會更早地面臨財務崩潰。」
即使減產 中國汽車行業依然拉響警報
3月中旬,新婚不久的麗莎來到中國新興電動汽車行業的明星企業,理想汽車公司剛剛建成的電動汽車工廠的生產線上工作。她希望能幫助支付夫妻倆在北京的生活費用,但她在四月只工作了十幾天,五月只工作了三天。
她說,「我們被告知,由於狀況不佳,純電動汽車銷售疲軟,因此公司不得不減產。」
1000 多名工人被告知,他們要麼辭職,要麼拿着最低工資等待情況好轉。
然而,即使像麗莎這樣的工人減少了班次,中國汽車行業以及鋼鐵等其他行業的產能過剩警報仍在閃爍。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汽車工廠的產能利用率驟降至64.87%,遠低於75%的基準。上海汽車工業信息服務公司Gasgoo的私人研究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利用率僅為47.5%左右。
根據寧德時代等中國領先電池製造商首席執行官去年11月發表的公報,到 2023 年,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平均利用率將分別降至60%和55%以下。
對此,理想汽車將全年銷售目標從80萬輛下調至56萬至64萬輛。知情人士稱,公司還在5月份開始裁員,解僱了政府關係部門和自動駕駛部門的一半員工。據國家媒體報道,該公司正在裁員18%。
但許多人認為,中共政府和產業界都不願縮減規模,這預示着中共將與西方發生更激烈的衝突,因為西方認為中國(中共)的支柱產業,尤其是汽車業,正處於危險之中。
上月底,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德國敦促歐洲與美國合作應對這一問題。她說:”如果我們不採取團結一致的戰略對策,我們兩國乃至全球企業的生存能力都將面臨風險。”
中國的「新三元」(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額在2023年將突破1萬億元(1380億美元),同比增長30%。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從2020年到2023年,電動汽車出口的增長率遠遠超過了國內銷售的增長率,儘管今年前四個月的增長率出現了逆轉。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仍不到國內生產總量的15%,但中國運往海外的汽車比例越來越高,這引發了西方國家對即將到來的大洪水的擔憂。
在電動汽車和對俄羅斯強勁出口的推動下,中國將在2023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由於烏克蘭戰爭導致西方品牌退出,俄羅斯進口了90多萬輛中國汽車。
這並不是中國的工業能力第一次引起爭議。十多年前,當西方國家抱怨鋼鐵等行業生產過剩時,由時任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需要促進服務業發展以推動經濟增長。這為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但溫家寶的努力,以及後來習近平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是出於對國有企業提高盈利能力的要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智庫高級研究員說,「北京不能容忍國有企業繼續虧損。但就電動汽車行業而言,我認為政府不會對這些私營企業施壓。」
香港大學的陳志武教授說,儘管進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事實上,隨着中國更加依賴製造業來磨練技術能力並與美國競爭,工業產能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在增加。激烈的競爭導致利潤率下降,再加上國內需求疲軟和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中國企業出口的動力越來越大。
儘管中共政府通常更希望企業留在本地以推動增長和就業,但可能會更積極地鼓勵中國製造商在海外建廠。
中國一家領先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的高管表示,「絕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尤其是在低端電池生產商中。
他說,「這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升級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但他說,業內人士的共識是,規模較小的企業,甚至是排名前十的幾家企業,都可能在明年年底前關閉。
這些企業的倒閉可能會減少一些產能過剩,但也會給北京的決策者帶來其他頭疼的問題,他們要為7月份召開的中共中央三中全會做準備,這次會議的重點是「深化」經濟改革。
習近平上周告訴官員們要優先考慮「高質量的充分就業」,尤其是青年工人。電動汽車及相關行業僱用了數百萬人。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萬廣華說,一些公司將不可避免地倒閉,因為資金緊張的地方政府將無力扶持它們。但他說,中國面臨的 「根本挑戰 」不是產能過剩,而是 「消費支出不足」。
他說,那些有能力但「無法在國內創造銷售額」的企業為了生存,別無選擇,只能在海外建廠,這與「不出國就破產」的警告如出一轍。但這反過來「將影響中國的GDP增長和就業」。
走出國門也不是萬靈藥。在歐洲令人失望的銷售業績,讓中國長城汽車關閉了在慕尼黑的地區總部,而電池製造商也紛紛放棄了在德國擴張的計劃。
萬說,「出路在於通過提高居民收入來增加國內消費。但這將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理想汽車公司的工人麗莎說,她發現自己處於 「真正的兩難境地」。她不想 「掉進陷阱」,因為辭職可以免除僱主的賠償責任,「但我會努力找工作。否則,我會餓死的。」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責任編輯:林莉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