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1月28日】(本台記者謝伯壺綜合報導) 挾著巨額國家補助出口至全球各地的中國電動汽車,雖然面臨歐盟的反補貼調查,但有識之士認為,此舉並無法解決問題,因為其帶來的安全隱患,更勝5G。
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CFR)於1月25日的報導指出,歐洲車廠面臨的競爭挑戰是真實存在的,但試圖引領潮流的中國品牌所帶來的嚴重安全問題,歐盟(EU)和成員國政府必須迅速採取行動。這在許多方面比5G網絡更複雜,也更難解決。
在去年9月的德國車展上,展出的多款中國電動汽車(新能源車)給民眾留下俏皮、有趣,又實用的深刻印象。最重要的是,與特斯拉、雷諾和寶馬等歐洲同業相比,這些新車更便宜,比同類汽車的價格低20%左右。還有今年在德國舉辦的歐洲男子足球錦標賽,就選擇中國比亞迪(BYD)做為主要贊助商和移動合作夥伴,這都顯示出它們的競爭力。
報導中提到,有人認為歐洲人應該感謝中國汽車的補貼,這可以幫助歐洲更快、更便宜地過渡到低碳交通。但這些人忽略了歐洲司機在大量採用中國汽車後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最終的地緣政治影響。
雖然不限汽車,但這些產品可以進行持續的通信、娛樂和共享數據,並從中收集數據來訓練人工智能(AI)進行自動駕駛。對內,駕駛者和乘客的行為會受到監控;對外,感測器可以追蹤周圍環境。
而這些數據流和軟體更新的控制權掌握在誰的手上,又涉及到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和個人隱私問題。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對待這些新世代汽車,但他們並未完全這樣做。
歐盟委員會首先宣佈,它正在優先研究「聯網和自動駕駛汽車(包括電動汽車)的網絡安全方面」,並計劃對這些電動汽車進行風險評估。歐洲的一些中國觀察家和議員也開始提出類似的問題。
即使如此,目前仍然缺乏更廣泛的辯論,包括消費者保護問題、有針對性的監控風險,以及通過汽車麥克風、攝像頭和感測器進行大規模間諜活動的可能性。
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歐盟政策制定者和成員國政府應回顧一下,他們決定中國供應商是否應該參與5G部署的經驗。因為歐洲決策者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對中國產品缺乏信任,而且是決定性因素,這已成為中歐關係的關鍵。
與5G相比,電動汽車的價格、可用性、氣候論點,都讓情況更加複雜。因此是否應該允許歐洲公務員駕駛中國電動汽車,就成為當務之急。因為就目前而言,中國電動汽車在整個歐洲汽車市場中雖仍扮演較邊緣的角色,但這種情況正在迅速改變。
對5G來說,時間不是一個因素,因為負責安裝該套件的人是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和沃達豐等運營商,而這些有限的運營商是政府能與之互動的。但汽車是由公民個人、公司、租賃機構和社區購買的。
報導中也建議,歐盟委員會和成員國政府可以通過立即修改技術要求,並制定數據存儲和傳輸的透明度規則來減緩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的浪潮。通過在非法處理、過度收集以及匿名和個人數據安全問題的情況下,加強對《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執行來實現。
其次,就像5G的情況一樣,政策制定者應該要求製造商證明北京當局無法干預數據處理,而不是要求歐洲監管機構證明發生了惡意行為。
最後報導中也提醒,單純的反補貼調查並不能解決問題。歐洲人必須從根本上搞清楚是否信任由中國公司來推動數位化和綠色轉型。如果他們不想這樣做,那就需要決定如何應對——而且要快。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責任編輯:林莉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