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4月以來,中國衡量貨幣供應量M2保持兩位數增長。截至2022年末,M2總額為266.43萬億元(約合38.78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8%。
M2作為廣義貨幣的一種,用于衡量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儲蓄存款、貨幣市場證券和其他定期存款,可以看作是通貨膨脹的關鍵預測指標。
然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乾預的一部分,額外的M2不太可能像過去那樣有效地刺激相應幅度的經濟增長。數據顯示,中國2022年的GDP為121.02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7.62萬億美元),比上年僅增長3%。這一增長是2020年中共病毒(COVID-19)爆發後過去30年來第二低的增長。換言之,2022年中國GDP增長遠遠落後於貨幣供應量增長。
2月9日,中國稅務專家馬景浩在微博上表示,中國在2022年“印製”了28萬億元人民幣(超過4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日本和美國的總和。馬景浩援引美國經濟學家費希爾(Irving Fisher)的交換方程式,“貨幣供應量”乘以“貨幣流通速度”等於“物價水平”乘以“商品和服務數量”。最終他得出結論,即2022年中國商品和服務數量嚴重萎縮,在不考慮房價下跌的條件下,價格小幅上漲。貨幣供應量急劇增加,最終使得貨幣流通速度下降。
貨幣流通速度表明流通中的貨幣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的速度。低貨幣流通速度表明中國的經濟正在萎縮。
股票市場、房地產和基金全面下跌
去年中國股市走上了全面下跌的軌道。截至2022年12月30日收盤,A股總市值為84.85萬億元(約合12.35萬億美元),較年初減少11.57萬億元(約合1.68萬億美元)。據新浪2022年12月31日報道,根據中國金融服務提供商wind.com.cn的數據,年中投資者人數為2.06億,人均損失將達到78,700元(約合11,500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的房屋銷售在去年也顯得疲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商業地產銷售額為13.33萬億元(約合1.97萬億美元),同比減少4.86萬億元。
此外,基金、金融服務、信託和其他大宗基金總規模為94.78萬億元(約合13.8萬億美元),比2022年初減少1.03萬億元(約合1499.2億美元)。
增加的貨幣供應去哪兒了?
整個2022年,中國向市場投放了價值28萬億元人民幣的額外貨幣供應,最終只換來了經濟的全面萎縮,那筆錢去哪兒了?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國有控股投資或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長率從2021年的2.9%上升到2022年的10.1%,而私人投資從7%下降到0.9%。
2022年是中共嚴格的“清零”政策,共消耗了數十億劑中共病毒疫苗,外加全員核酸檢測、大型方艙醫院等都動用了巨額的國庫資金。根據中共財政部數據,2022年受防疫需求驅動的全國衛生支出攀升至2.25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約17.8%。
如此巨額的消費顯示出中共目前出現的社會性融資的結構性問題,一是貨幣供給旺盛,但社會融資需求相對不足,資金閑置現象加劇。二是2022年,信貸市場公共(國有)融資佔比繼續上升,民間融資佔比繼續下降。
中國的信用貨幣發行本質上是一種有利於中共政權的財富再分配工具。例如,貸款分配特別向政府機構和企業傾斜,而勞動者收入所佔比例甚至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遠低於德、法、美、韓、美等國。
簡而言之,中共額外放出的28萬億元人民幣沒有進入中國民眾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