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之聲報道,周五(20日)“俄羅斯石油公司通報表示,格哈德∙施羅德和馬蒂亞斯∙沃寧格 (Matthias Wenninger) 先生宣布不能繼續在公司監事會中任職”。通報還強調稱,對施羅德和沃寧格的決定表示理解,並感謝他們一直以來的支持。
施羅德自 2017 年以來一直擔任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監事會主席。馬蒂亞斯•沃寧格是北溪AG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該公司是 “北溪2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的運營商。沃寧格於 2011年進入俄石油監事會,並於 2014 年 7 月成為監事會副主席。施羅德和沃寧格都是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獨立董事。
報道說,早在俄烏衝突爆發前幾年,施羅德就認為,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符合德國的客觀利益,兩國的經濟能夠互補。他還指責美國脅迫德國拒絕與俄羅斯從事互利經濟合作。
施羅德近年來也多次警告稱,全球力量的重新整合正在進行中,只有在俄羅斯的支持下,一個團結的歐洲才能與美國或中國的經濟力量開展競爭,否則該地區將變成一個 “三流 ”國家的集合。
施羅德在2019年接受《明鏡周刊》採訪時表示: “如果我們歐洲人想在政治和經濟上在美國和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之間生存,沒有俄羅斯的潛力我們就無法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這個國家的市場以及資源。”
俄羅斯發動侵烏戰爭以及眾多戰爭罪行醜聞曝光後,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施羅德因其公開的親俄立場,招致德國朝野的廣泛批評。
今年3月,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公開敦促同為社民黨籍的前總理施羅德不要繼續在俄羅斯國有能源巨頭任職。肖爾茨表示,施羅德拒絕在俄羅斯公司工作才是正確的。施羅德所在的德國社民黨也在考慮將其除名。
4月23日,施羅德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中表示,長遠來看,無論從政治還是經濟方面,都無法 “孤立” 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這是自兩個月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施羅德首次接受媒體訪問。
現年78歲的施羅德還表示,他反對德國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令。他稱,期待德國在俄烏戰爭結束後恢復與莫斯科的關係。施羅德強調,德國和歐洲的和平與繁榮將始終取決於與俄羅斯的對話。
對於俄烏戰爭,施羅德一直認為這是 “一個錯誤”。在他看來,布查(Bucha)發生的大量烏克蘭平民被殺事件,俄羅斯士兵對此負有責任,必須進行 “調查”。然而,他不相信相關指示來自普京。
上周四(19日),德國聯邦議院即議會下院預算委員會通過一項與財政開支相關的提案,這實際上取消施羅德作為前總理享有的個人辦公室等部分特權。不過,他可以繼續領取退休金,獲得個人保護。
提案中稱,為歷任前總理配備工作人員和辦公設施,不能以其社會地位作為依據,而應視其是否仍需履行與其職位相關的義務。這一原則也將適用於上屆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及未來的卸任總理。
同一天晚些時候,歐洲議會也提出一項議案。根據該議案,若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不退出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監事會,就將他列入制裁名單。該決議草案得到歐盟議會4個最大黨團的支持。根據這項動議,歐盟議會 “注意到,新近以來,已有前政界人士…… 辭去其在俄羅斯企業的職務;在此,議會強烈要求其他人,如前奧地利外交部部長卡琳·克奈斯爾(Karin Kneissl)和施羅德也這麼做”。
觀察人士指出,決議本身雖然沒有約束力,但顯示了歐盟向被視為與克里姆林宮關係密切的歐洲人施加了巨大壓力。迄今,作為反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措施之一,歐盟已批准凍結數百名與克里姆林宮關係密切的寡頭和官員的資產,但未直接制裁在俄企業擔任高級職務的歐洲人士。這些企業被認為支持侵烏戰爭。
據報道,施羅德1998年9月當選德國總理,2005年11月卸任。2005年12月,施羅德正式受聘出任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旗下俄德天然氣輸送管道建設項目董事會主席。此後,他還曾出任北歐輸氣管道建設公司監事會(股東委員會)主席,該公司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兩家德國公司共同建立。
俄羅斯石油公司是俄最大石油企業,俄羅斯政府掌握50%股份,是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受烏克蘭危機影響,該公司被歐盟列入制裁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