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也夫教授在文章中寫道:大陸決策層雖然日前重申和平統一是解決台海問題的首選,但是拒絕放棄武統的“威懾”作用。而“武統威懾一定會加劇仇恨,使僅存的一絲絲和平統一願景丟失殆盡⋯⋯武力威懾的更大負面危險是誘發戰爭⋯⋯威懾一旦升級,中國大陸、台灣、美國均乏退讓餘地⋯⋯若核大國真的開戰,鮮有力量能管束他們不動核武,故放棄對台武力威懾迫在眉睫。 ”
第二點,中共武統派聲稱“威懾台灣”只是為了抑制台獨。對此,鄭也夫寫道:“抑制的其實只是名義上的台獨,絲毫影響不了70餘年來台灣事實上的獨立。長達45年名實具備的獨立,並未擋住東、西德日後的統一。與德國人相比,我們為統一而震攝,因震攝而成仇寇,滑天下之大稽。”
他還在文章中解釋了他為何發聲反對中共的所謂“威懾”。他寫道:首先,這場戰爭可能並非是為了公益,“人類歷史上有過太多的戰爭,不是為了征服和實利,而是為了面子,為了下不來台”;次之,他是為了讓自己將來不後悔,因而發聲反對武統,“因為對天大的事情,存萬一的作用,就要發聲,不然事後我們後悔不及”;再次之,他認為發聲可以擊碎武統派聲稱代表人民,因為“我是人民的一員,吾道不孤”;最後,他認為不發聲反對武統台灣就是棄權,就等於全民集體默認武統。
他寫道:“因言論管制,公共平台上反對武統的言論幾乎滅絕,如此形勢下發出反戰的聲音彌足珍貴⋯⋯不張嘴就是棄權,都不張嘴就是集體默認武統。不甘麻木不仁,遂有敝人這篇自白。”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鄭也夫拒絕就此文接受自由亞洲記者的採訪,“以避免當局對他錯誤理解”。他並表明,文章已經明白表達了他的觀點。但他仍擔心地表示,“光是對話也會被監聽。”
鄭也夫還曾於2020年7月發表了一篇名為的《為誰保江山》文章。他在文章中寫道,雖然中共的執政者“可以打壓臣民,卻抑制不住其親子嫡孫的理性選擇:融入世界,過文明的生活 ”,因此中國出現了非常怪誕的現象,雖然“各級管理者對新聞報導、自由言論、抗議維權嚴防死守、(不計成本、不惜餘力地)消滅殆盡,監視於未然”,然而,“特權階層中高比例的子孫坐江山的慾望弱化,取而代之是移居海外的願望。諸多原因促成他們寧做美歐諸國之普通人,不作父母之邦的特權者”。他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場景”。
他分析道,這是由於中國與西方國家在自然與社會環境上的巨大差異造成的,而這也“恰恰是執政者與特權階級在謀取暴利時犧牲自然環境、破壞社會公正造成的”。他說:“不惜重度污染自己的家園,匪夷所思,卻是事實⋯⋯社會環境的惡化過程更是愚蠢的現世報。他們在破壞曾初具雛形的法治中致富,旋即就感到失去法律後自身的危機。自毀家園後,特權階級的後代只好出國去尋找清潔與安全。”
他隨後解釋了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他寫道:“荒誕是今日中國的最大特徵,中國的荒誕源於執政者的荒誕。他們綑綁了全社會⋯⋯惟當他們的荒誕有所收斂,社會的荒誕才會緩解。不要以為執政者天性愚蠢,是權力使他們昏聵。是權重讓他們誤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只有擊中軟肋,才能讓他們驚醒,軟肋就是其子孫。”
鄭也夫撰寫這篇文章的背景,包括:中共深陷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經濟急速下行;美中關係交惡;中共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在港強制實施港版《國安法》,遭致國際社會的抨擊與制裁;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呼籲自由社會與中國人民聯合起來擊敗中共“暴政”;等等。
鄭也夫還曾於2018年底,援引台灣民主化經驗撰文《政改難產之因》指出,中共對大陸70餘年的統治,“帶來太多災難”,該黨已喪失糾正錯誤的能力,中共領導人應該率領該黨“體面地淡出歷史舞台”,才能符合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