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絡圖片
*********************************************************************
2017年7月01日 節目時長:46’38”
*********************************************************************
2017年6月18日為唐滌生先生100歲冥壽。
今集除了介紹唐滌生一生的事蹟之外,亦試圖從唐滌生的戲曲中找回一些中國傳統的寶貴文化。
第一首樂曲是由龍劍笙、梅雪詩合唱唐滌生《牡丹亭驚夢》之《幽媾》。從《牡丹亭驚夢》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國傳統對生命的觀點:其一是「人生如夢、夢如人生」。莊子在《莊子‧齊物論》「莊周夢蝶」的故事中講述一個「物化」的哲理,就是「萬物齊一」,人要與天地萬物共融,不能鬥天鬥地;其二是中國人相信神佛、輪回,不是人死如燈滅,人要行善積德,不要行惡積業,積德就多福,以後以至下一世的生活就幸福,積業就遭報,以後以至下一世的生活就多災難;其三,《聊齋志異》《薛慰娘篇》就有講述善良的薛慰娘死後三年復活的事蹟,告誡人善有善報是天理,善足可以感動上天。
第二、三首樂曲是由任劍輝、白雪仙合唱唐滌生《帝女花》之《迎鳳》和《香夭》。傳統的中國人十分著重氣節,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永不低頭,為公義不會埋沒良心,對一個政權的統戰、籠絡人心的計謀和迫害不會屈服,不會貪圖利益而出賣自己。周世顯一句「寧甘粉身報皇封,不負蛾眉垂青眼」真的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骨氣。
第四首樂曲是由龍劍笙、梅雪詩合唱唐滌生《再世紅梅記》之《折梅巧遇》。一宗「借屍還魂」事件發生在1949年的台灣,朱秀華在眾目睽睽下借林罔腰的屍體起死回生。一些人喜愛上粵曲、粵劇就是因為接觸了唐滌生的戲曲,欣賞到他在戲曲中的文字修養和文字與樂曲音韻的協調。中文內涵深遠,可以深入、可以淺出,寫情可以很深,寫意可以很濃,寫景可以很真,能夠收而為情操,發而為文章,這就是「學養」,中國人一定要有「學養」,還要一代代承傳下去。《折梅巧遇》有這樣的描寫:「絲絲柳線,綰(粵音「挽」)不住芙蓉粉面。堪擬個一種嬌媚,惟有月中仙。恨晚相逢,淚珠兒梭梭未斷。霧裡西湖,伊人不見。相思才下眉梢,點知又上心頭。」唐滌生輕輕押韻幾筆,就道出了裴禹思憶李慧娘之情、在西湖柳岸邂逅李慧娘之景、李慧娘嬌媚如月中仙之貌、不見伊人苦相思之意。
今集《音樂緣起》的生命智慧就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周播出時間: 周四:6:00pm – 7:00pm
頻段:FM96.9
短信、留言號碼:650-395-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