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1年12月8日】(本台記者唐訢綜合報導)中國目前成為蘋果公司(Apple)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為了化解蘋果在中國業務可能陷入的監管威脅,蘋果執行長庫克幾年前與中共當局曾秘密簽署一份長5年、價值達2,750億美元的鉅額協議。外媒指出,蘋果公司在中國的舉措在美國遭到批評,反映出蘋果仍在走鋼絲。
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導,因為中共當時認為蘋果對當地經濟貢獻不足,所以在當局的打壓與種種不良宣傳中,蘋果手機在中國銷量直線下降,蘋果Apple Pay、iCloud和App Store在中國面臨一系列監管問題。為了向官員遊說避免設立對蘋果不利的法規,2016年起庫克3次訪問中國,與中共國家發改委簽署了為期5年的協議,估計價值達2,750億美元。
對此,蘋果和中國駐美大使館目前未有回應。
根據協議,蘋果同意多項讓步,並承諾協助中國發展經濟和技術能力,以換取監管豁免。
協議內容包括:蘋果得在中國設立新零售商店,投資研究及開發中心和再生能源計畫等。蘋果承諾的行動則包括:協助中國供應商開發「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支持培育高素質的中國人才、採用更多中製零件、與中國軟體公司簽署協議、與中國大學進行研究合作、直接投資中國科技公司,以及協助多家中國國營企業。
2016年5月,庫克宣布蘋果將投資中國版Uber「滴滴出行」10億美元,藉此安撫中共當局。不久後,庫克、蘋果營運長Jeff Williams和全球副總裁Lisa Jackson前往中南海會見北京高級官員。
根據協議,如果雙方沒有異議,該協議將自動延長1年,直到2022年5月。
近年來,蘋果的中國業務蒸蒸日上,iPhone最近已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手機,中國6年來也首度成為蘋果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蘋果財報顯示,2021會計年度(截至2021年9月),大中華區營收達到創新高的683億美元,約占蘋果全年營收的五分之一。
報導提及,庫克在2016年5月首次訪中時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在3個月後的第2次訪問時會見了中共當時排名第一的副總理張高麗。蘋果內部文件顯示,上述交易幫助蘋果公司恢復了與中國的脆弱關係。庫克10月第3次訪問中國,受到中共總理李克強的個人邀請,於當年晚些時候在深圳會面。據內部文件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邀請加強了蘋果與中共監管機構的談判能力。
報導稱,由於專制政權的不透明性質及公司對保密的嗜好,蘋果與中共當局的許多交易都被掩蓋起來;蘋果「必須繼續遵守中國法律」,也導致其在相關應用程序領域受到更多審查,並拒絕為中國用戶提供新的隱私功能。
報導指出,蘋果公司在中國的舉措在美國遭到批評,反映出蘋果仍在走鋼絲。報導說,蘋果的經歷也為其他進入中國的外國公司提供了教訓,包括特斯拉目前在中國多個方面遇到了監管機構的挑戰,與蘋果在2016年經歷的情況相似。
責任編輯:張莉莉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