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扶貧委員會星期三討論《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報告指,香港去年貧窮人口達165.3萬,貧窮率達23.6%,較前年增加16.2萬人,創自2009年有紀錄以來新高,每5人就有1人為貧窮人口。
在港府所有政策介入後,包括恆常現金項目(如綜援)、非恆常現金項目(如職津)及非現金福利項目(如學費減免)等政府政策介入後,去年貧窮人口為55.4萬,貧窮率則為7.9%,較前年少約9萬人。
委員之一的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去年疫情下經濟轉差,不少基層家庭成員有工但無法開工,她希望當局再加強協助基層就業及改善收入,比增加現金津貼好:「我們很多家庭其實不是想政府給津貼,而是怎樣令他們有正常工資和工作機會,甚至有些媽媽想子女全日上學,她們可以上班,看看政府能否製造就業機會。」
施麗珊又說,港府去年提供恆常及非恆常等現金項目,將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壓下,短期長期來說都算是幫助,但今年疫情影響及未來情況仍不樂觀,需要長遠考慮,促請當局提出更多支援措施及政策。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歐陽達初認為,去年全年受疫情嚴重打擊,不少人停工、放無薪假,收入減少,對政策介入前,貧窮人口數字再升不感意外。他指,即使經濟正慢慢復甦,但基層生活水平難追上,例如最低工資來年繼續凍薪。
歐陽達初又說,香港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下,未來數年貧窮人口數目趨勢仍會上升。他認為當局除了應詳細對不同人口作出分析、回應外,應設立減貧目標。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認為,港府應關注香港貧窮狀況,過去兩年疫情反覆,基層生活沒保障。早前派發電子消費券,只是幫助輕微,未帶動到就業市場。他建議,在貧窮議題方面,當局不應只拋出長遠規劃,短期亦要提供實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