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報道,德國海軍“巴伐利亞號巡防艦周五(5日)訪問日本並在東京靠港,德國聯邦國防軍參謀總長佐恩(Eberhard Zorn)與德國海軍司令舍恩巴赫中將(Kay-Achim Schönbach)當天前往防衛省拜會日防衛大臣。兩人隨後也陪同岸信夫登艦參觀艦上設施並與艦上德國海軍官兵交流互動,岸信夫表示,德艦訪日是日德合作強化印太參與的最佳證明。
岸信夫也在推特貼文對德艦靠港表示歡迎,他並指出,試圖以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不僅是亞洲,也是包含歐洲在內全球共同的重大關切,在此情勢下日德的合作極為重要。
“巴伐利亞號” 在8月2日從德國北海的威廉港(Wilhelmshaven)出發,經由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後橫跨印度洋,途經澳洲與關島,在進入東京靠港前,4-5日間先與海自護衛艦 “五月雨號” 在關東以南太平洋海域進行演訓。
報道說,之前 “巴伐利亞號” 曾向中國提出有意於上海靠港,但遭拒絕。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為此辯解說,中方重視包括兩軍合作在內的中德關係,願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開展友好交往。然而,為此 “創造有利條件” 在於德國。
趙立堅還抨擊 “某些國家經常以海上自由為名,向南(中國)海地區派遣軍艦和飛機,大展拳腳,製造麻煩,蓄意製造海上衝突。”這雖然指的可能是美國,但北京對德國響應美國的呼籲,派遣護衛艦前往南中國海自由航行,顯然很不滿意。
據日本《富士晚報》報導,日本眾院大選期間,中、俄艦隊共十艘軍艦,幾乎繞行日本一圈,朝鮮也發射潛射飛彈挑釁,岸田政府在選後除加強日美同盟合作外,未來仍將繼續擴大與歐洲合作,加強對中包圍網。
日本《經濟新聞》也報導,在海外並無領土的德國,這次派遣軍艦前來印太地區極為罕見。日本自民黨經過這次眾院大選維持絕對安定多數的執政優勢,日本安保外交基本將維持安倍.菅政府路線,除了加強日美同盟合作之外,未來仍將繼續擴大與歐洲合作,加強對中包圍網。
中共聲稱擁有南中國海大部分海域的主權,同時也與日本存在領土主權爭議。中共常常為它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越來越強勢的行為辯護,聲稱它擁有捍衛自己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權利。而日本官員則指責中國艦船經常性地侵入由日本管控的尖閣諸島(中方稱釣魚島)海域,有時還威脅在該海域作業的漁船。
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兩國關係也相對友好。不過德國從去年起也開始執行一項新的防衛指南,聚焦印太地區,並且着手加強與日本的軍事合作關係。德日雙方今年3月曾簽署一項機密共享保密協議,6月則舉行了首次雙邊防長和外交部長2+2會議。因先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態度較為親中,在即將卸任之際,新政府對華外交關係是否產生變化則更加引人矚目。
“印太是今天世界上戰略最重要的地區之一”,佐恩在與岸信夫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說。“這裡作出的是有關世界自由、和平與福祉的重要決定。將我們的護衛艦部署到印太清楚表明德國堅守我們的共同價值。”
德國駐日本大使葛策(Clemens von Goetze)也在記者會上表示,巴伐利亞號護衛艦穿越南中國海將 “表明德國和日本雙雙對國際法和自由航行的承諾”。
據報道,在德國派遣護衛艦前往印太地區部署之前,英國、法國、荷蘭等歐洲國家都已經出動海軍艦艇前往印太地區巡航部署,並在南中國海與東中國海進行“自由航行”和聯合軍事演習。其預定在東京停留到12日,之後將與日美澳加等國廿艘船艦舉行共同演訓,也將首次參與監視朝鮮船隻的海上非法轉運行動。該艦還將在南中國海與東中國海進行 “自由航行” 和聯合軍事演習,但不會取道台灣海峽,而是繞經台灣東部,避免過度刺激北京。
德國海軍(德語:Deutsche Marine)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海軍部隊。
德國海軍的歷史可追溯至德意志統一前。最早作為獨立戰鬥單位出現的是普魯士海軍,隨後成為北德意志邦聯海軍(Norddeutsche Bundesmarine)。1872年德國統一後,其建立了德意志帝國海軍。隨着工業的發展,帝國海軍的力量大大加強,一度發展為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的世界上第二強大的海軍部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魏瑪共和國成立,海軍失去了絕大多數艦船,改稱 “國家海軍”。到了納粹德國時期,再度更名為 “戰爭海軍”。
1956年,西德加入北約組織,聯邦海軍(Bundesmarine)隨之建立。1990年兩德統一後,聯邦海軍同東德的人民海軍(Volksmarine)合併,統一稱為德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