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1年8月18日】(本台記者高健雯綜合報導)
台灣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引發北京不滿。繼日前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後,中國國有企業「中鐵集裝箱」近日還告知立陶宛客戶,受雙邊關係惡化影響,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將於8月底及9月中斷。
據「波羅的海通訊社」18日報道,根據近日獲得的「中鐵集裝箱」(CRCT)給立陶宛客戶的信件顯示,由於立陶宛與中共的政治關係緊張,原定本月底出發的貨運班次將取消,且所有開往維爾紐斯的直達班次都將中斷,直至進一步通知。但到目前為止,立陶宛駐華大使館尚未接獲相關通知。
「中鐵集裝箱」隸屬中國國家鐵路集團。負責交通運輸事務的立陶宛駐中國大使館參贊林姆柯斯(Ramūnas Rimkus)認為,中方的決定是出於政治考量。
不過,因「中鐵集裝箱」自去年6月起才開通固定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班次,林姆柯斯預估中斷貨運造成的損失不大。他說:「相較於讓黨生氣,這區區幾歐元的損失確實是風險較小的選項」。
業務涵蓋中國對立陶宛貨運的愛沙尼亞物流運輸公司 ACE Logistics 也表示,雖然中方中斷鐵路貨運的做法確實會造成不便,但不會導致巨大損失,貨物仍可由中國經波蘭等地進入立陶宛,只是交貨期和運費等成本會因此而上升。
據東森新聞報導,立陶宛專家學者多認為,畢竟透過經濟手段施壓是北京的常用手段,立陶宛外交部門在此之前對北京的相關決定應已有心理準備。事實上,中共外交部10日作出召回大使相關決定後,立陶宛交通部長思庫歐迪司(Marius Skuodis )即已示警,與中共的關係惡化恐影響兩國鐵路貨運,但他同時也表示,立中經濟連結不強,因此損失不大。
「立陶宛鐵路公司」(Lietuvos Geležinkeliai )執行長巴圖施卡( Mantas Bartuška)甚至預測,來自中國的貨運量將在秋季稍晚會增加。
曾長居中國的台灣資深財經記者胡采蘋今天在臉書「Emmy追劇時間」還發文指出,中方每年對立陶宛出口14億美元,立陶宛對中出口4億美元,自己的出口量是人家3倍多,且中國國鐵為了加強中亞歐洲貿易,做了「一帶一路」鐵路投資,2003年開闢中鐵集裝箱業務,去年設立立陶宛固定班次。胡采蘋強調,「自己鋪路鋪到人家家,送自己的貨去賣,希望增加貿易量增強雙邊關係,然後人家的行為惹自己不高興,就自斷生路。」她諷刺,「第一次看到有這種制裁,有點搞不清楚現在的制裁對象到底是立陶宛還是中國(中共)自己。」
她並表示,拜託請擴大制裁儘量制裁不要停下來!笑暈在地。
有網友回帖嘲諷,「中國:我狠起來連自己都打」,也有網友說「一種如果你不如何如何,我就死給你看的概念。」
責任編輯:雲天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