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1年7月28日】(本台記者岳文驍綜合報導)美媒引述分析家指,從近期的衛星空照圖,在中國西部新疆哈密附近的沙漠地帶,發現第二批疑似新建飛彈發射井,數量看來達110座;與7月初在甘肅玉門發現的另一批疑似發射井加起來,總數量達到230座,其用意可能是中共大幅擴張核武,或只是拿來當做談判籌碼。此前就中共被疑在甘肅建造百餘個洲際導彈發射井一事,北京官媒辯稱這些被指為發射井的工地實際是風力發電場。
美國《紐約時報》26日報導,這批新發射井位於哈密市西南約96公里處,每座彼此距離不到3.2公里,總計佔地約777平方公里,類似玉門那批規模;在其西方約418公里處,正是中國五座可用來對付偵察衛星的反衛星雷射基地之一。
報導指出,這批發射井“明顯地就是要被人發現”,上周末由“美國科學家聯盟”(FAS)利用“行星實驗室”(Planet Labs)的衛星照片確認。
《華盛頓郵報》6月30日引述美國詹姆士・馬丁禁止核武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的衛星照片稱,在甘肅省玉門市的沙漠地帶有119個幾乎相同的工地,類似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該中心主任路易斯(Jeffrey Lewis)指這可能是為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設計的。
中共官媒新華社轄下的《參考消息》在7月6日發文“闢謠”稱,這些發射井實為風力發電廠,其中一張相片還寫明“甘肅玉門風電廠”,卻被專家與美媒忽略。
中共《人民日報》先前也曾說,所謂玉門發射井不過是風力發電基座。
中國1960年代首次核試爆成功,數十年來一直維持“最低嚇阻力”,但這種情況自習近平掌權後似乎正在改變。數十年來,中國一直維持運作約二十座發射井,用於大型、採用液態燃料的“東風五型”飛彈,但新發現的這兩批發射井總數量達到約230座。
FAS核武資訊專案主任克里斯騰森(Hans M.Kristensen)和助理研究員哥達(Matt Korda)共同撰寫報告指出,“玉門和哈密的發射井工程,構成了中國曆來最顯著的核武擴張”。
對於中國為何改變核武戰略。紐時指出三種可能,一,最單純理論就是中國現在自認超級大國,希望在核武實力上也能符合地位;第二種可能性就是,美國愈加可靠的飛彈防禦體系,及印度快速提高的核武,都令中共憂慮,因而想要更有效的嚇阻力。第三種可能解釋就是北京擔心為數不多的陸基飛彈易受攻擊,新建兩百多座發射井並分散兩處,可讓美國難以掌握其飛彈位置。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這些發射井也可以拿來當談判籌碼,如今美國正希望未來某個時間點把中國納入某種核武控制協議內。
專長核武戰略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那蘭(Vipin Narang)說,“興建這些發射井,不表示就得全都部署飛彈”,這兩片新建發射井給中國政府“很多選項可用”,“讓美國瞄準很多可能是空無一物的發射井,如果需要擴大武力,也能慢慢部署這些發射井。他們在軍備控制上手握籌碼。”
就7月初在甘肅玉門發現的首批疑似發射井,在美國之音7月18日報導中,澳大利亞中華全球研究中心(CIW)研究員宋文笛認為,考慮到地緣因素,不能完全排除核武發射井的推論:“其實玉門從屬於甘肅省酒泉市,附近幾個小時車程便是著名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該地為中共主要的衛星發射場。考慮到規模經濟,以及衛星與導彈所需技術與專業相近,於衛星基地附近廣設發射導彈相關設施,似乎言之成理。”
責任編輯: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