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您收聽《冬梅講古》這個節目。
今天冬梅繼續跟大家講「鞭打蘆花記」的故事。
聽眾朋友,上次我們講到閔員外執意要休掉不賢良的後妻,老丈人勸告女兒無效,氣得要走。李秀英拽住父親不讓走。幾個人正鬧得不可開交。李老漢問女兒:
「你不讓我走?」
「嗯,」
「那你可聽我的?」
「嗯。」
李老漢停下來,「好,你現在把孩子放下,跪在地上,用雙手捧著寫好的休書,道歉,認錯,表示悔改。然後我才可以幫你。」
「嗯,」 儘管十二分的不情願,李秀英還是答應了。
李老漢轉身對怒氣未息的閔員外說:「姑爺呀,你看,秀英她現在已經知錯了。你也給她個機會改錯,原諒她吧。自古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改了就好。是吧? 況且,這也怪我們二老,是我們沒有調教好她,以至於她竟然做出了這樣沒天理的行徑來啊。還請你多多海涵吧。」說著,竟要給閔員外作揖施禮了。
閔員外一把攔住老漢,連連說:「岳父大人不要如此,折殺我了。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當。不關您老的事情。但是她這個樣子,我怎麼能放心把兒子交給她出門經商呢?您還是把她領回家去,另聘高門吧。我是不能留她了。」
李老漢這裡推著秀英,催促她趕快認錯。李秀英這裡一看,丈夫動了真格的了。結婚這麼多年,夫妻兩個沒有紅過臉,拌過嘴。這回可是不一樣了。其實不用想自己也知道做的太不對,太無理了。於是輕輕拽住閔員外的衣衫,柔聲說道:「哎,夫君啊。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我們夫妻多年,你從來也沒有對我大聲大氣過,今天這是怎麼啦。別生氣啦,都怪為妻我一時糊塗,做了那樣的糊塗事。請你原諒吧,我以後不會啦。」
閔員外推脫了秀英拽住自己衣襟的手,說:「你這那裡是認錯啊,一點兒誠意也沒有!說什麼一時糊塗?你把我當三歲小孩啊?這時一時糊塗的作為嗎? 如此毫無誠意,還跟我這裡耍小心眼,我怎麼能信你?你還是拿了這休書,跟姥爺回家吧!」
就在幾個大人這樣拉扯僵持的時候,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的子騫走了過來,「噗通」一下跪在爹爹和繼母面前,拽著爹爹的衣服,說:「爹爹呀,請聽孩兒一言:請您饒過娘這一回吧。不要休了娘啊。」
閔員外一見子騫這樣,不由驚訝, 說:「兒啊,爹爹是不忍心讓你再受後娘的欺凌啊。」
「爹爹呀,孩兒可以忍受,孩兒寧願忍受。」
「為什麼?」
「爹爹呀,您想過沒有,弟弟們還小,如果娘在,是兒一人衣蘆花;如果休了娘,那就是三人衣蘆花啊!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啊。 」
子騫又對秀英說:「娘啊,兒自小喪母,忘不了是娘照料這多年;只要兩個弟弟有人疼,子騫再苦也無怨;爹爹呀,求您老息怒,平平氣,不要讓娘走。兩個弟弟需要娘;娘到老了的時候也需要我們啊。」
子騫一言既出,登時在場的三個大人都愣了。
閔員外不由得雙淚直流,連呼:「兒啊,兒啊,我的兒啊!」
一旁的李秀英,沒想到小小的子騫竟然說出這樣一番話!剛才還在滿肚子耍小心眼,這時候自己不由得羞愧難當,淚流滿面,忍不住一把把子騫拉到懷裡,說:「子騫啊,我的兒!為娘我真是無地自容啊。我錯待你,你不恨我,還處處替我和弟弟們著想。相比之下,我真是愧為人母啊!做了那樣損德的事情!再不改, 何以為人!」 李秀英自己走到祖宗排位前, 跪在那裡,對天盟誓:「從今後我李秀英要洗心革面,視子騫如己出。幾個孩子一樣對待。若有差遲,天誅地滅!」
聽眾朋友,「鞭打蘆花記」這個故事就講完了。這個故事為我們詮釋了中華傳統的孝道。孝道是不講條件的,不是父母對你好了就孝,不好了就不孝。
閔子騫後來成為了孔子的弟子。孔子得知此事後,大加讚揚,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 (《論語·先進》)。後人為紀念閔子騫的孝行,把當時閔子謙居住的這個村莊名字改為 「鞭打蘆花車牛返村」,而且一直沿用至今,成為目前全國最長的村名。也是從那時起,在安徽宿州子騫後母採集蘆花的葦塘中,所有蘆葦年年隻長穗而不開花,成為千古奇觀。民間傳說,這是閔子騫孝行感天所至。
聽眾朋友,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次節目再會。
文章來源: 《故事新編大家聽》(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