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意研究所及記協在今年2至3月進行“新聞自由指數”調查,分別訪問1,023名市民及367名新聞從業員。結果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急跌至32.1分,是自2013年以來的新低。
新聞從業員當中,多達85%同意港府是打壓新聞自由的來源,有69%受訪者認爲北京近年強調“一國先於兩制”,令他們報道其它立場的聲音時感到不安;亦有40%受訪者指,上級有就關於香港獨立的報道向他們施壓,比前一年大增7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香港發生多宗事件,當中有五件事被超過96%的人認爲對新聞自由有損害:包括訂立港區國安法,以及港臺鏗鏘集編導蔡玉玲查車牌作採訪用途、被警方控告查冊時作虛假陳述(99%);警方搜查壹傳媒大樓,以及警方修改通例內傳媒代表定義、不承認記協及攝記協簽發證件(98%);以及有線電視新聞部大規模裁員(96%)。
記協主席楊健興指香港新聞自由過去一年環境急劇惡化,形容是香港歷來最差:“我想新聞界,無論是做了幾十年的,以至新入行的,還是修讀新聞的,都感覺到新聞自由向下沉,也不知道是否到底。過去一年對新聞自由的威脅,來自法律、來自權力,甚至有人覺得香港社會已經走向極權化。”
他並指自去年七月國安法生效後,特區政府更加“全方位”持續打壓傳媒:“見到國安法所造成的寒蟬效應,瀰漫在社會每一個層面,文化藝術、電影、出版、言論表達。最近有記者跟我說,找人評論一些敏感些、尖銳些的題目,少了人肯願意公開講,包括一些泛民主派人士。 ”
他直言現在港人怕說話,而不是怕“說錯話”,因爲現在不知道說的話何時會變成錯的話,可能會被指違反《基本法》等。
楊健興又說,香港傳媒報道風險愈來愈高,由以往面對前線警暴衝突,變到“好多都唔(不)報得”,而官員持續以“假新聞”、“假記者”肆意攻擊傳媒,政府甚至以各種方式令傳媒“滅聲”,逐步向中國大陸傳媒生態接軌,恐日後傳媒只能成“宣傳機器”。
他以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早前藉一報章頭版批評“假新聞”爲例指,“一位官員可以在二、三天內說出不同的話,現在說要立法規管所謂的‘假新聞’,有點名一些個別媒體出來,令人擔心未來的立法,會針對一些媒體。”
他擔心法例會被“武器化”,港府將來可能會指控報道分化人心、散播仇恨,令媒體自我審查更嚴重,亦令有心創辦媒體或投身新聞界的人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