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亞洲電臺報導,週四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三屆人大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其中第二篇表示中共將從海外引進更多的高端人才,幫助推進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命科學、航天航空等尖端領域的發展,以實現所謂“科技強國”的目標。
這個決議還指出,中國在下一個五年中將“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築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同時,中國將“完善外籍高端人才和專業人才來華工作、科研、交流的停居留政策,完善外國人在華永久居留制度,探索建立技術移民制度。”政策包括健全針對外籍人才的薪酬福利、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稅收優惠等制度,此外,文件還表示將成立國際化的技術組織,並允許外國人在中國國立的技術機構工作。
旅美中國經濟學家程曉農表示,新的五年規劃中引進人才新政是此前中共力推的“千人計劃”的延伸,本質都是通過“挖人”以竊取外國的知識產權和先進技術,但新的人才計劃與此前的“千人計劃”相比更加明目張膽:“所謂的‘挖人’,以前是用技術間諜,後來技術間諜被美國管得嚴了,就想到了挖人,連人帶技術一起挖。把人挖走了,技術自然就偷走了。目標還是在重點領域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趕超,都是爲了擴軍備戰。”
中共從2008年起開始實施“千人計劃”。由於待遇優厚,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華人精英。然而中共招攬這些人才的目的,是爲了方便快捷、無成本地獲得西方國家耗巨資和長時間獲得的研究成果。
2018年起,該計劃引起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警覺,認爲“千人計劃”是由中共主導,計劃成員涉及間諜行爲,可能影響美國國家安全。於是,美國聯邦調查局開始對美國境內所有涉及到“千人計劃”專家學者進行全面排查,並增加對“千人計劃”學者的逮捕和起訴,輿論戲稱“千人計劃”爲“入獄名單”。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還將在美就讀於航空、工程等敏感領域的中國留學生簽證從五年縮短至一年。
“千人計劃”遭到全球圍剿後,從2018年年底開始,中共政府及其官媒也不敢再公開對外提及“千人計劃”了。而“千人計劃”等相關字眼在中國大陸的網絡中早已被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