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1年3月10日】(本臺記者韓梅綜合報導)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全國人大會議做工作報告時,將中國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定在6%左右,外界認為習近平意圖鼓吹經濟成就來鞏固權位,為二十大服務。與此同時,當局急於”消化”疫情沖擊下大量失業人群,解決就業危機,正以”振興農村”為藉口,重啟文革時期的”上山下鄉”運動。學者認為,新舊”上山下鄉”有相同目的。
何先生是中共共青團2019年《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的響應者。他最近對美國之音表示,下鄉後纔發現,實際情況與官方鼓吹的不同:
“我大學學的是經濟學專業,當時家裡面(幫助),在城市里擁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我呢,因為年輕有闖勁,總覺得發揮不出來自己的能力,因為(工作)太安逸了。所以我就辭職了,當時正好趕上天津這邊有一個考試,招募高學歷人才去下鄉…當時我想的是趁著我年輕,有幹勁兒,可以在農村這片土地大有作為。”
“在我就職後很長一段時間,而且是我們這批人,當時的情況就是我們並沒有得到應得的重視。畢竟我們相對於其他(鄉村)政府普通職工來說,我們是有高學歷的。上面把我們招募過來之後,我們並沒有分到我們最開始考試時的那個崗位,而是像普通職工一樣放到各個部門去完成簡單的工作。”
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中共黨史及文革史學者宋永毅認為,習近平大搞”上山下鄉”,除解決就業難題外,與毛澤東當年有類似的目的–使知識分子或者知識青年農民化,將知識青年趕出城市以鞏固政權:
“知識青年也好,知識分子也好,獨立思想就多一點,因為他們有知識,有知識的優勢。那麼不管是毛澤東還是習近平,他不希望這些人有獨立的頭腦,就送到農村去,那就是農民化。知識分子的農民化就文明來說是一個倒退,就他統治來說是一個加強,因為他要管住人民的腦子纔行啊。”
宋永毅補充道,毛澤東將知識青年趕下鄉,目的之一是解決文革造成的大批城市人口無法就業問題,習近平則更多著眼於控制思想:”現在的經濟沒有糟糕到文化大革命那個程度吧,那可見習近平把控制人們的思想,尤其是他把知識分子、知識青年的農民化放在他的首要地位。”
當年的上山下鄉運動為近2000萬知識分子帶來不幸。有人甚至認為是變相勞改。
曾到山西”插隊”的張女士回憶說,當年離家時纔16歲,”難忘的是當時上北京火車站的時候,當時走的時候我們將近1000人…全家送我們,全校老師同學都去送的。北京火車站8月5號上午10點鐘發車的時候,車站可以說是一片哭聲。”
“然後我去了半年之後,我母親去山西,想我想得不行,差點兒神經失常了。”
獨立學者吳祚來早前曾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采訪時,指毛時代的”上山下鄉”是被官方美化,實際上是迫不得已的決策:
“(上世紀)六十年代三年大飢荒之後,人口開始自然增長,但是城市的佈防,工廠企業沒有隨著增加,沒有工作機會,糧食也匱乏。政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把大量的知識青年下放到農村,並不是要推動農村的知識化。”
至於習近平重推”上山下鄉”,吳祚來認為,與當年的目的類似,都是為解決中共執政危機:
“中共現在面臨的經濟危機非常嚴峻。幾十年來沒有出現過的電荒問題現在都出現了。這將引發連鎖反應。他們就想消減城市地區和發達地區的年輕力量,因為這股力量容易搞學潮,容易搞運動,把這些人打發到邊遠地區去,緩解中共的壓力。”
就在今年2月,中共中央先後發佈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號文件,及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加快落實”鄉村人才振興”政策的文件。
官方要求鼓勵農民工、高校(大學院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農村實用人才等創辦或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建立各類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基層工作經歷”將作為職稱評審、職位聘用的重要參考。
官方強制規定,醫生、教師未來晉陞高級職稱,必須有1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責任編輯: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