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ese 486b是一顆巨大的類地行星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或馬普所(MPIA)的天文學家近日在《科學》雜誌上(journal Science)發表科研文章表示,他們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它被命名爲格利塞486b(Gliese 486b)。
研究小組說,Gliese 486b的鐵硅酸鹽成分與地球相似,但溫度比地球高,其表面溫度爲426.85 °C,這個溫度比金星略低。
科研文章指出,Gliese 486b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3倍,但質量卻是地球的2.8倍。
研究小組通過同時使用凌日測光法(transit photometry )和多普勒頻譜或徑向速度測量(Doppler spectroscopy)這兩種探測系外行星的方法對Gliese 486b進行探測確定,這顆行星是類地行星,其公轉週期爲1.467天,圍繞距離地球26.3光年的一顆紅矮星運行,是目前爲止發現的唯一一顆圍繞這顆小恆星運行的行星;
英國郵報週五(3月5日)報導表示,同時使用凌日測光法和多普勒頻譜法研究系外行星的情況極其少見,但這樣可以瞭解到更多東西,包括所探測行星的質量、半徑和密度等。如果單一使用一種方法,只能獲得關於行星的物理屬性等有限信息。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根據Gliese 486 b的質量和半徑所做推斷,這是一顆位於地球和超級地球之間的星球。”Gliese 486b的體積和密度也表明,它是一顆“巨大的類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或地球型行星(telluric planet),而不是一個完全被海洋覆蓋的行星。
Gliese 486b可能有大氣層
研究小組認爲,雖然這顆外系星球還沒有熱到足以成爲大氣層被剝離、表面上大部分區域有熔岩流動的熔岩星球的程度,但是,估計其表面仍然有流動的熔岩。正因如此,天文學家才認爲,Gliese 486b可能有大氣層,可能適合生命存在。要得出確切結論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詳細研究。

研究小組表示,Gliese 486b憑藉其半徑,它不太可能丟失大氣,但其他因素可能導致大氣損失。這種情況適用於透射和發射光譜,這爲天文學家在未來的研究中確定其大氣的組成提供了條件。
利用光譜學對這顆行星進行更詳細的研究,將揭示出其大氣中的化學物質,其中一些化學物質可能含有隻有活的有機體才能產生的生物標記物。
Gliese 486b距離地球很近,在地球上任何地方使用望遠鏡觀察,它都明亮且清晰可見,相信未來的研究可能會爲瞭解這顆遙遠行星的大氣特性和可居住性提供有價值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