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在發動“軍事政變”後,近日傳出緬甸央行行長楊揚模(Kyaw Kyaw Maung)遭到撤換,且目前狀況不明,副行長博博額(Bo Bo Nge)也遭拘留,這個消息可說震撼全球金融界。外界評論,美國很可能對緬甸進行經濟制裁,屆時多國外商投資爲避免受影響一定會退出市場,中共很可能藉機補上此一空缺,擴大其在東南亞的經濟勢力。
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緬甸軍方自2月1日接管整個國家的行政、立法、司法部門,拘留國務資政暨實質領袖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以及其他若干民選官員。曾在前一個軍政府時期擔任央行行長的丹迎(Than Nyein)則再度上任。
報導指出,由於這並非緬甸第一次發生軍事政變,對於很多緬甸人來說,很容易喚醒20世紀80年代曾經歷的一段軍事高壓統治的歲月。此一獨裁統治情況一直到約10年前軍方接受改革後才有了改變,外商公司也紛紛涌入緬甸這個自然資源豐沛的經濟處女地。
過去10年來,日本企業和金融機構大舉進軍緬甸,期待在緬甸邁向民主的同時,當地市場也快速成長。當緬甸央行行長遭撤職的消息傳出後,令同爲央行的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感到震驚與擔憂。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 年 – 1945 年)之後,緬甸較高的教育水準和均衡的產業結構得到蠻高的評價。也因此緬甸被期待在東南亞國家中,率先走上成長軌道,但由於長達半個世紀的軍政府統治以及相伴隨的國際孤立,讓緬甸淪落爲區域內最貧窮國家。
報導指出,自緬甸文人政府領導人昂山素季在2012年重回緬甸政界後,開啓了全球企業重新投資緬甸的盛況。2015年外國直接投資緬甸達約94億美元,達2012年的7倍之多。 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的外國投資額來源國或地區,新加坡佔34%排名第一,香港則佔26%排名第二,日本企業近幾年也大力投資緬甸,以14%排名第3。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長田紀之在緬甸軍事政變一發生後便預言,緬甸民衆接受政變的可能性不高,預計會出現抗議運動,果真一語中的。反政變人士一直到昨天(13日)連續第8天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
目前美國拜登政府已對軍方領導人祭出制裁,外界預測未來也可能會對緬甸進行經濟制裁。報導認爲,這也將成爲未來的隱憂,因爲這不只對美企產生影響,對美國以外的企業來說,也將成爲投資緬甸的阻礙。
報導指出,如果歐美、日本對緬甸的投資減少,那麼中國補上空缺的可能性便極高。亦即緬甸進入軍政府狀態,可能成爲中共擴大東南亞經濟勢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