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共央行官方微信號發佈的這篇文章,由中共央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課題組署名,文章稱,若電商交易與金融訊息結合,對資訊交互環節的監管會因監管領域的轉變而被切斷,使得監管部門難以掌握訊息共享和使用的全貌。
文章建議,應將大型互聯網平臺的金融業務全面納入監管,將全部從事放貸業務的機構接入數據庫,全量報送借貸業務數據,增強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透明度,有效控制共債風險。
對此,臺灣《自由財經》2月5日報導認爲,中國大型互聯網掌握龐大民衆個資,螞蟻集團等大型互聯網掌握民衆非常多訊息,知道的比中南海還要多。
路透報導稱,螞蟻集團掌握着10億人的數據,這是一項巨大財富。
據《華爾街日報》1月6日報導,中共金融監管機關想要馬雲分享一直不願交出的螞蟻集團消費者信用資料。馬雲沒有太多討價還價的餘地。
評論人士鄭中原文章認爲,這個用戶數據庫非同小可。早在2015年就有中共專家列舉馬雲與此相關的關鍵“罪行”,指馬雲對政權安全造成威脅:一是通過大數據挖掘建立起中國要害人員的個人檔案,二是通過大數據挖掘建立起中國戰略資源的流轉及節點圖,堪稱可以作爲瓦解政權安全的導航圖。馬雲一旦被拿下,最容易扣上的是顛覆國家政權罪。何況馬雲因爲背靠中共權貴某些派系,早已讓現當局擔憂,無法睡安穩。
不過該分析認爲,雖然馬雲一路上也有利用科技協助中共當局打壓異見人士,一旦這番將用戶數據拱手向專制政權全部“分享”,從人權角度看,絕對是一場災難。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螞蟻集團正計劃轉型爲一家受中國央行監管的金融控股公司,以應對要求其完全遵守金融監管規定的壓力。
最新消息是,螞蟻集團正計劃剝離消費信貸數據業務,對中共監管機構作出讓步,以期此舉將有助於重啓首次公開上市(IPO)。
2020年10月底,馬雲出席上海外灘金融論壇峯會時,在演講中公開批評中共當局監管後,螞蟻集團IPO在11月初正式上市前夕突然被喊停,螞蟻集團和阿里巴巴受到當局連番整肅,此後馬雲消失,至1月20日“露面”。外界多數觀點懷疑他仍然遭“軟禁”。
2月2日,由新華社主管主辦的《上海證券報》發表題爲《高質量發展豈能缺少企業家精神》的文章對包括馬化騰、任正非等中國商界名人點名讚揚,唯獨沒有提到名氣最大的馬雲。
有關馬雲可能如吳小暉、肖建華等富豪一樣陷獄的說法甚囂塵上,不過《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胡平不認爲馬雲會坐牢。胡平表示,馬雲很可能軟着陸。阿里巴巴不會垮,可能分拆,可能會部分收歸國有,但公司還保留。馬雲會減少出頭露面,聽不見他指點江山了,但是在適當的時候還是會讓他出來露個臉、亮個相的,表示他還是“人民內部矛盾”。
胡平認爲,馬雲的問題就是做得太大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所以會遭到當局的打壓。不過也正因爲馬雲做得太大了,大到不能倒,馬雲本人成了中國民營企業家在國際上的一個招牌。當局不能不投鼠忌器,既不能把他抓起來,也不能讓他消失掉,所以就有了現在這樣奇特的處境。
相關報導:劉銳紹揭馬雲露面內情:或靠中美角力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