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希望之声广播电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节目。我是苑怡。《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晚年所著。记录的都是他自己耳闻目睹、有名有姓的真事。有壹些还是他自己家人或者他自己经历的。可信性很高。
纪晓岚的叙述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中国前辈祖先敬天信神,举头三尺有神灵,相信善恶有报的民俗风情。他的文章风格质朴简淡,自然妙远;本书内容丰富,知识性很强,读来饶有兴味 。
今天我要给您讲的是阅微草堂笔记里关于: 何为自重?
冯静山御史家有个仆人忽然发狂,壹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壹边恨恨的说道:“我虽潦倒不得志而死,毕竟还是个读书人。妳是什么东西,敢不给我让路?今天要好好惩罚妳壹下,让妳明白应该如何对待读书人! ”
那说话的声音完全不是这个仆人的声音。
静山亲自过去探视,听了这话,知道是被鬼魂附体,就问那鬼魂说:“您是在白天显形吗?阴间与阳间有别,您这样做恐怕不合适;您是隐著形的吗?那麽您能看见这些仆人,而这些仆人却看不见您,他们又怎么能够知道回避您呢?”
随着问话,只见那个仆人随即变成昏睡的样子,不久便醒过来,恢复正常了。
我有个学生叫耿守愚,是桐城人。性格孤僻高傲,洁身自好。自诩很高, 也很注意自己的操守,但喜欢与人争礼数。我曾经与他谈论这事,
我说:“读书人往往盛气凌人,想以此来让别人尊敬自己,以为这就是自重。却不知道, 自己究竟是重还是不重,要取决于自己的修为。如果自己的品德与圣贤相比也没有什么好惭愧的,那麽即使是王侯将相拿着扫把扫地来迎接自己,也不能增添荣耀;即使自己是作和泥垒墙的苦力,也没有什么耻辱。可贵的原因在我自身的修为和品格,外在的因素根本不值得计较。如果非要根据别人的态度来衡量自己的轻重,那就是要靠别人尊敬我,我自己才感到荣耀;别人不尊敬我,我就自己感到屈辱。这样,男女奴仆们就都可操纵我的荣辱,这不是把自己看得太轻了吗?”
守愚说:“您生来即富且贵,所以才持这种看法。贫寒的读书人如果因贫贱而失去傲气,就见不出读书人的尊严,也就更会被人看不起了。”
我说:“这是田子方的观点,朱熹已经批驳过了。这是壹种重外而不重内的态度,不必再辩了。即就这个说法本身而论,它的意思也是说要以道德修为为重,不应该因为贫贱而自己轻视自己,而并不是说可以毫无道德,只是因为贫贱就可以在别人面前傲气十足。如果真像妳所说的,那麽乞丐比妳更贫穷,奴仆比妳更低贱,他们都在妳面前傲气十足,妳能说这是他们在树立自己的品格吗?
我已去世的老师陈白崖先生曾在书房中题写壹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才是真正说到了根本上,这七个字(人到无求品自高 )真可以千古流传了! ”
==
死不罢休
郑慎人太守说:曾经有几位朋友在壹起评论福建人写的诗,对明代的福建诗人林鸿的诗颇为不满,多有微词。半夜就寝后,听到笔和砚发出“格格”的声音,大家都以为是老鼠。第二天,见桌上有两行字,
写的是:“像‘檄雨古潭暝,礼星寒殿开’这样的诗句,好像唐代诗人钱起、郎士元等人也不曾写到,妳们能说我的诗全是模拟唐诗吗?”
当时壹起睡觉的几个人,笔迹都与桌上的字不同。除开这几个人,另外又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语句。看来竟然是林鸿的魂魄所为。可见文人喜欢争名,死了还不罢休。传说东汉时的郑玄死后还化为恶鬼为自己争名,这事也许是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