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戰狼外交”行徑近來持續遭到側目及質疑。歐盟駐中大使鬱白(Nicolas Chapuis)10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共的“脅迫式外交”,並對中共的“戰狼外交”說不。
華春瑩在今天的外交部記者會上回答相關提問時否認“脅迫”和“戰狼”,並認爲這是對中共外交的“污名化”。
不過,華春瑩10日就曾說,“就做戰狼又何妨?”華的這句話等於認了“戰狼”稱號。
有分析認爲,或是華春瑩前一天的說法遭到內部批評。因爲中共交部發言體系內部對此似有不同意見。中共前外交官程濤今年4月曾暗示中共外交人員應該“謙虛”,把握好中國定位,“就不會說糊塗話”。
華春瑩的上司、中共副外長樂玉成12月5日就曾說,戰狼外交是被貼標籤,是“話語陷阱”。
法廣當時評論說,中共到處挑事挨批,現在着急解決捱罵問題。
時事評論家橫河指出,中共向來的文化就是奉行鬥爭哲學,不講禮儀不講文明,而且這些官員在國內訓練成習慣之後把野蠻粗暴表現在國際舞臺上。官員們的最大任務是維護中共政治正確,其教育體系與中國傳統禮儀是背道而馳的。
不過即便是國際上對於中共戰狼外交的說法,網友也並不買帳:
“戰狼是比較客氣的稱呼。”
“華大媽高擡自己了,所謂中共戰狼就是一頭只會叫喚不會咬人的喪家犬。”
評論人士真羽對本臺表示,一直以來,我對國際媒體稱中共“戰狼外交”這一修辭有些看法。雖說在國際社會這樣用語帶有貶義,至少不符合普世價值,不能被觀念傳統的人士接受認同。但是對國內長久被中共洗腦的人來說,這個詞卻未必是完全貶義的,在一定範圍,戰狼甚至是中共需要的形象和灌輸。個人認爲,應該叫“瘋狗外交”甚至“狂犬外交”才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