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9日)早間,江西上饒婺源縣清華鎮有着800多年曆史的彩虹橋遭遇洪水受損的視頻和照片在網絡廣爲傳播,令網民痛惜不已。
7月8号 安徽黄山屯溪县屯溪老桥 建于1536年的镇海桥 距今有大约500年历史。被冲毁。
7月9号 江西省婺源县清华镇彩虹桥 又名廊桥 建于宋代距今有800年的历史。也被冲垮。
— 青山兰 (@qingshanlan01) July 9, 2020
陸媒澎湃新聞引述婺源縣清華鎮政府一位值班工作人員稱,“目前橋墩基本保存完整,橋面有部分被沖走了。”
公開信息顯示,清華彩虹橋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古屬徽州)。該橋樑始建於南宋(1127-1279年),迄今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橋長140米(橋身105米),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是迄今爲止保存最爲完整、設計最爲科學的一座古廊橋,被譽爲“中國廊橋史上的絕版”“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此前,7日上午,安徽黃山市最古老的明代石橋、屯溪區的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鎮海橋被山洪沖毀。
6日,地處安徽宣城旌德縣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古橋樂成橋也被洪水沖壞,橋面損壞嚴重。樂成橋不僅是該縣最大的古石橋,也是皖南第二大古石橋。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
7日,中共國家文物局網站發佈消息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7日下午16時,南方11省份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一些文物單位受損嚴重。
除上述提到的鎮海橋、樂成橋外,四川阿壩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蒙古伸臂橋、哈爾橋、阿斯久橋等,被洪水沖毀;湖北武當山五龍宮龍虎殿、湖南朱家大院、體仁堂、龍山裏耶瞿家大院和吳楊支祠等古建築,因洪水房屋倒塌嚴重。
三峽大壩當年興建 大量的歷史古蹟因此被淹被炸被毀
今年中國南方洪災嚴重,除了持續天降暴雨,各大水庫全力泄洪,也被指是加劇水患的禍首之一。其中包括從修建時起就在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方面充滿爭議的長江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當年興建,大量的歷史古蹟因此被淹被炸被毀。旅居德國的著名環保生態學專家王維洛博士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舉例:大溪文化、白鶴梁、豐都鬼城、丁房闕、石寶寨、張飛廟、奉節古城、瞿塘峽峽谷上的抗戰題詞、大昌古鎮、秋風亭、秭歸老縣城,等等。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