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中文媒體20日披露的消息指,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今年人大會議中發表《政府工作報告》,不過因中南海內部存在不同聲音,導致報告一再修改,險些難產。
報導稱,報告最後一個版本是在看完蔡英文演說之後才定案。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南海核心智囊和御用團隊在完成了習近平在世衛大會的視頻演講任務後,密切關注蔡英文總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蔡英文就職演說結束後,中南海才修改出最後版本。
據悉,李克強是“無奈”地接受這個折中版的《政府工作報告》。但該版本是否真是“最終版”,可能要等李克強走上開幕式後,纔算真正定稿。
經濟是個難題
中共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一般先要總結過去一年,然後規劃未來一年。有分析指,今年形勢不好,中共當局既難以定出GDP增長目標,也不好總結去年的“大好形勢”。
根據以往的經驗,中共當局通常在“兩會”上提出社會經濟發展目標,並經過人大審議通過。因爲“兩會”延期,官方尚未發佈今年中國的GDP增長目標。
今年是中共當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標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認爲,完成小康社會的翻番指標,需在收官年實現6%左右的經濟增速。
不過中共病毒疫情已經讓這一目標遙不可及。中共國家統計局今年4月公佈的數字宣稱,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創下自1992年有記錄以來最低數值,同時也是首次出現季度增速爲負值。在一季度同比收縮6.8%的情況下,要達到6%的年增長幅度,需要在下半年維持10%的季度增幅。在全球經濟受到疫情重創的同時,中共想要下半年維持10%的增幅基本是天方夜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修正後的全球展望報告中預測中國經濟2020年將有1.2%的增幅。
美國之音及自由亞洲電臺援引的分析認爲,今年中共可能不會用傳統手法公佈2020經濟成長目標。
美國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對自由亞洲表示,“估計今年‘兩會’不會提出具體的GDP目標,只是會說要做更多的公共服務,甚至把全民脫貧都拿出來,所爲粉飾太平的政績。”
他認爲:“今年的GDP不會像過去那麼好看,同時沒有辦法通過修改數據做得好看。我預測過中國今年的GDP是負增長16%,無論中國政府運用多大的購買了,數字不會比這個好,所以現在就說GDP不是測量一個經濟體是否繁榮的指標了。”
李恆青還提到,鑑於中國政府一直覺得國內生產總值數字靚麗,就有執政合法性,所以這個數字一直是政府追求的重要指標,導致過去四十多年裏,不管中國經濟實際上出現多少波動,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總是穩固上漲。
不過也有消息稱,當局仍可能提出今年具體的GDP目標。路透社援引不願具名的前中共政府官員的話說,今年也可能會把GDP增長目標定爲5%。他說,提出增長目標的好處是堅定信心,指明政策方向,有利於市場預期管理。
美國之音援引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認爲,即使是5%的全年增長目標,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