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眾朋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收聽《冬梅講古》。
宋代的大文豪蘇軾可謂無人不識,無人不曉。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學造詣很高,詩詞膾炙人口。 大家都熟悉的名句, “大江東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等都出自蘇軾之手筆。
他的一生留下了不少軼事,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今天我們就特別跟大家講蘇軾與至交佛印的故事。
話說大宋英宗治平年間,浙江錢塘門外,有座名山古剎,‘ 南山淨慈孝光禪寺’。寺內有兩個得道高僧,是師兄師弟,一個喚做五戒禪師,一個喚作明悟禪師。
這五戒禪師年方三十一歲,形容古怪,左邊一只眼睛失明,身高不足五尺,西京洛陽人。自幼聰明,舉筆成文,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長大後出家,參禪訪道。他俗姓金,法名五戒。(這五戒是:戒殺生;戒偷盜;戒淫聲美色;戒酒葷;五戒妄言誑語)那五戒和尚就是孝光禪寺的主持。
那第二個喚做明悟禪師,年二十九歲,生得頭圓耳大,面闊口方,眉清目秀,豐彩精神,身長七尺,貌類羅漢,河南太原府人氏。俗姓王,自幼聰明,法名明悟。五戒因見他聰明了得,就留於本寺做師弟。二人十分投緣,平時說法,二人必定一同升法座講說佛教。 日月如梭,本來過的清靜。
但是有一天,這個五戒和尚因為見到寺院裡裡一個和尚收養的女孩兒,動了淫心。犯了色戒。自以為瞞得嚴實,無人知道。但哪裡想到那個明悟禪師也是一個開悟得道的高僧,明悟禪師當夜在禪椅上入定回來,慧眼已知五戒禪師動了淫念,犯了色戒,把多年的清行已付之東流。
明悟禪師想著要勸誡師兄。就落筆寫了四句詩曰:
春來桃杏盡舒張,萬蕊千花鬥艷芳。
夏賞芰荷真可愛,紅蓮爭似白蓮香?
詩中暗指了五戒破戒之事,那‘紅蓮’恰是那個女孩兒的名字。
五戒看了此詩, 心中立立刻明白了,知道明悟已經看破, 不由得自己臉皮紅一回,青一回,想了想便轉身回到自己臥房,囑咐小和尚說:“快給我燒桶湯來洗浴”。
五戒洗浴之後,換了一身新衣服,取張禪椅到房中,拂開一張素紙,就寫八句《辭世頌》曰:
吾年四十七,萬法本歸一。
只為念頭差,今朝去得急。
傳與悟和尚,何勞苦相逼?
幻身如雷電,依舊蒼天碧。
寫罷《辭世頌》,教小和尚焚了一爐香在面前,自己坐到禪椅上,雙盤合掌坐化去了。
小和尚忙去報與明悟禪師。明悟大驚,走到房中看時,見五戒師兄已自坐化去了。看了面前的《辭世頌》,入定看時,知道五戒這次轉世投胎,會托生男身,但由於破戒造業,會不信佛、法、僧三寶,必然滅佛謗僧,後世免不了墮落苦海。
明悟心裡深感痛惜,當時決定:你走得快,我追的急。我要與你投生在一處,看護規勸你,定要保你不滅佛謗僧,回歸正道。不枉了你累世修行!當時也教道人燒湯洗浴,換了衣服,到方丈中,上禪椅跏趺 而坐,分付徒眾道:“我今去趕五戒和尚,你們用兩個龕子把我們盛斂了,放三天之後一同焚化。”囑罷也圓寂而去。
當時寺內僧眾皆驚,真不敢相信有如此異事!城內城外的百姓們聽說了本寺兩個禪師同日坐化這件事,更是驚訝感嘆。來寺廟燒香禮拜布施的善男信女,人山人海,不計其數。過了三天,火化了。
且說這明悟一靈真性,直追趕五戒到了四川眉州眉山縣城中,五戒已托生在一個姓蘇的人家。父親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居士,詩禮之人。母親王氏,夜夢一瞽目和尚走入房中,吃了一驚,第二天凌晨分娩得一子,生得眉清目秀,父母皆喜。三朝滿月,百日一周,取名蘇軾。
卻說明悟一靈也托生在同一個地方,父親姓謝名原,字道清。母親章氏,也夢到一個羅漢,手持一個印章到家裡來抄化。因而驚醒,後來生一子。取名謝瑞卿。從小就不吃葷酒,一心只想出家。資性聰明,過目不忘,吟詩作賦,無不出人頭地。喜歡看的是諸經內典,一看便能理解。那些高僧的講論,都不如他。一肚子學問,就是不屑應舉求官。無意進取功名。
蘇軾與謝瑞卿自幼同窗,只是志趣不同。那蘇軾志在功名,偏不信佛法,最惱的是和尚。二人在一起, 那瑞卿便勸蘇軾學佛,蘇軾便勸瑞卿做官。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
後來蘇軾趕考一舉成名,封了翰林學士; 惦念著昔日好友,修書一封派人把瑞卿接來。那謝瑞卿也恐怕子瞻一旦富貴,果然謗佛滅僧,也要勸化他回心改念,就跟著差人到了京城,與蘇軾相聚,兩人還是終日談論,依舊各執己見,不相上下。他二人相聚之間互相詩文唱和,流傳下來許多佳話。我們今天就給大家說這麼兩個。
蘇軾長期與佛印交往, 逐漸的也學了不少佛理,也經常自己打坐參禪。有一次,他自己坐在蒲團上,覺得身心舒暢靜謐,頗有超然之感。 就寫了一首詩,詩中寫道:‘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他覺得自己已經有了相當的境界,很是歡喜,就派人把這首詩,送給佛印禪師。禪師看完,就在詩下批了 一個字:“屁”!又派人給他送回去。 蘇軾一看,非常生氣,馬上就坐船過江去找佛印。
聽眾朋友,蘇軾看到佛印的這個批語那是十二分的氣惱,氣洶洶的奔過江去找佛印問罪,那麼見到佛印後兩人是不是大吵一番啊?且聽下回分解。
改編自《故事新編大家聽》(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