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報道,千呼萬喚始出來,川普(Donald Trump)2.0時代的首次北約高峰會今日召開。荷蘭國家廣播基金會(NOS)新聞網之前預期有45位國家領導人在內的150位政要,以及專家、媒體等共9000人參與峰會。
在安保方面,荷蘭調動約3.7萬名軍警人員,在海牙及周邊地區部署了包括F-35戰鬥機和“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在內的立體防禦體系。
隨着峰會的召開,海牙市區雖然依舊繁忙,但會場周邊早已實施交通管制,公車電車改道,並設置安全檢查點。通往會場的道路已鋪設了長長的鐵絲網,鐵絲網長度有5公里,周邊主幹道也處於全面的管控,海牙整個城市都進入高度戒備狀態之中。而如此嚴密的安保措施,既是為峰會本身“保駕”,也是應對一些有組織的反北約抗議活動。
荷蘭《大眾日報》(Algemeen Dagblad)指出,荷蘭政府主辦這場峰會估計要花費1億8340萬歐元。折算下來每分鐘開銷超100萬歐元,堪稱史上最昂貴的北約峰會。
報道說,本次峰會聚焦軍費開支與地區安全局勢。鑒於近期中東局勢持續緊張,預計峰會將涉及以色列與伊朗衝突等議題。美國日前空襲伊朗核設施,震驚世界,同時也引發多方爭議與廣泛擔憂。
峰會召開前,北約32個成員國經過艱難談判,最終就軍費支出佔比方案達成妥協:到2035年,北約盟國承諾將軍費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其中3.5%為核心軍費支出,1.5%為軍事和安全相關的投資。相關方案將在本次峰會上提交審批。
圍繞軍費開支,北約內部長期存在分歧。美國總統稱川普要求北約國家必須履行義務,西班牙曾對5%的支出標準表示強烈反對,僅承諾達到2.1%的軍費開支比例。德國、法國和英國等西歐國家則更強調防務自主,以及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
比較過去兩年與今年的峰會議程安排,便可明顯發現本屆峰會會期縮短一天,議程大幅壓縮。
前兩年都有北約各國領導人與烏克蘭總統的“北約-烏克蘭理事會”,今年改成由外交部長層級出席的“工作餐會”,同一時段歐美國家領導人們則在豪斯登堡宮殿(Huis ten Bosch Palace)參加荷蘭國王的晚宴。
除了烏克蘭專場“降級”,2023年北約峰會首度邀請四個印太夥伴國家(IP4)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的總統或總理來開北約-印太專場峰會,以標榜區域安全互相關連,去年也比照辦理,但今年依北約原先釋出的議程並沒有北約-印太峰會,印太四國代表露臉的場合將只有國防產業論壇。直到星期天(22日)峰會公開議程才添加最後一場活動,由北約祕書長呂特(Mark Rutte)在25日下午與川普一起會見印太四國領導人。不過除了新西蘭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已來到歐陸,日、韓、澳政府領導人都表示不會出席海牙峰會。
此外,過去兩年北約峰會都安排女性部長級論壇,2023年還有簽署氣候變遷備忘錄儀式,強調軍事、安全議題與氣候變遷互有影響。但這兩個不受川普重視的議題今年也在議程上消失。
據荷蘭國家廣播基金會(NOS)新聞網採訪北約內部人士指出,今年峰會達成共識結論的公報可能會出現只有3段內容的超短版本,相形之下,2024年在美國華府的北約峰會公報有44段、2023年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的峰會公報更多達90個段落。
由於結論共識須經32個成員國一致同意,而美國總統川普與歐洲盟國在俄烏及中東戰事上多次不同調,美國在關稅風暴衝擊歐洲經濟的背景下又強力要求歐洲盟國大幅提高國防支出,加上川普不按牌理出牌的作風,讓這次峰會出現“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再加上,2018年川普在首任總統的第一年參加北約峰會時,拋出震憾彈揚言美國將退出北約;今年6月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時,他則提早離開去忙別的事。前例在先,這次北約峰會的安排者想必已為川普因素而傷透腦筋。
川普的北約大使表示,這次會議可能具有歷史意義。但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盟高級外交官的話說,“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與歐洲的關係因貿易關稅等問題而緊張——幾周前我們甚至不確定他是否會出席這次峰會。”他說:“俄羅斯和中國(中共)都在觀察西方的弱點,那將是場災難。”
據報道,峰會當天,意大利前總理、“五星運動”黨(Five Star Movement)黨魁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將與多位反對“重新武裝歐洲”(Re-arming Europe)的政界人士,在荷蘭議會內出席一場由荷蘭社會黨主辦的“反軍備擴張”國際會議,意在與此次北約峰會唱對台戲。為本次峰會蒙上了一層尷尬的陰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