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普通讀者欣賞的是《西遊記》情節的熱鬧離奇,語言人物的詼諧風趣,但瞭解中國修煉文化的讀者就不難發現,作為一部以修煉為主題的小說,《西遊記》處處充滿玄機妙理。
唐僧收悟空為徒之後,遇到的第一難就是六個強盜,「一個喚作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這六個強盜,隱喻佛家所說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打死六個強盜,意味著排除肉體感官給修煉人帶來的干擾與煩惱。
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對應著修煉人應該去掉的執著心。破除這些關和難,重要的不是消滅有形的妖魔鬼怪,而是修煉人內心的魔障。所以,八十一難當中,有些針對的是唐僧的怕心,有些針對的是悟空的爭鬥之心,有些針對的是八戒的貪、懶、色心。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唐僧師徒歷盡萬苦千辛,終於來到西天雷音寺,阿儺、伽葉兩尊者奉如來之命,帶唐僧師徒到寶閣之中,拿取經卷。兩尊者向唐僧索取人事(禮金)不成,傳與他們無字之經。行者向如來告狀,沒想到佛祖也和兩尊者一樣口氣:
「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意思就是你們別吵,兩個手下問你要禮金的事我是知道的。經文不能輕易外傳,更不能白給。
兩尊者帶領他們回到藏經閣,仍然向唐僧索取禮金。唐僧無辦法,只好命沙僧取出唐王所賜的紫金鉢盂奉上。阿儺「把臉皮都羞皺了」,卻「只是拿著鉢盂不放」。
這個情節,歷來被人當作吳承恩的諷世之筆——連西天極樂世界也存在貪污納賄的情事。其實,修煉人要把一切執著之心全都修去,才能功成圓滿。唐僧對紫金鉢盂的貪戀,其中既有貪財好物之心,又有對唐王的人情,而這些恰恰都是修煉人要修去的。如果不能把這些心一並修去,就是有漏的,就談不上功德圓滿。
《西遊記》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修煉文化,書中的情節、人物、對話、詩詞,全都大有深意。神韻藝術團把一個又一個西游故事搬上五大洲的舞台,在給觀眾帶來歡笑的同時,也在向人們普及我們中華民族中修煉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