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經緣起於如來佛普度眾生的一念。如來看四大部洲,只有南贍部洲,「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於是動念要尋找一個大根器之人,讓他經歷千辛萬苦,到西天「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觀音菩薩領命,果然尋找到師徒五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五人同時修成正果。
話說唐僧師徒,各有來歷。唐僧前生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名喚金蟬子。因聽法時打瞌睡,犯了輕慢佛法之罪,被貶下凡塵,托生成唐玄奘。
孫悟空原本是東勝神州花果山水簾洞的石猴,因感人生無常,前往西牛賀州拜道家祖師修習長生不老之術,學會七十二般變化和筋鬥雲。後來因為爭鬥之心不除,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
豬八戒本是天河裡的天蓬元帥,只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他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沒想到走錯了道路,投在母豬胎裡,變成長嘴大耳的醜陋模樣。
沙和尚本是靈霄殿下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大會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盞,玉帝把他貶下界來,在流沙河遭受飛劍貫胸的懲罰,忍飢耐寒、吃人度日。
那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之罪。玉帝把他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下,並將被斬。
觀音菩薩來東土尋求取經人之時,正是唐貞觀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召開水陸大會,請有道高僧,即玄奘和尚講經說法。觀音菩薩化身成一個癩頭和尚,點化玄奘,去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如來佛那裡,求取大乘佛法。
玄奘沿途收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為徒,犯罪待斬的小白龍也化作一匹白馬,充作唐僧的腳力。師徒五人,同心戮力,征服重重艱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功德圓滿。
《西遊記》之奇,奇在境界,奇在情節,奇在人物。和玄奘取經不同,《西遊記》的故事跨越四大部洲、十方世界,不管是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還是我佛如來的雷音寶剎;不管是四海龍宮,還是幽冥地府;不管是波濤滾滾的通天河,還是烈焰騰騰的火焰山;不管是女兒國,還是朱紫國,都成為取經者表演的舞台。其它雄奇、婉約、幽僻、險怪,種種境界,盡在其中。
孫悟空的出身也很奇特,它原是吸收了天真地秀、日精月華的一塊山石。石猴出世後,不滿足於花果山的富貴榮華、水簾洞的無拘無束,竟然發心修道。學會七十二般變化,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的筋鬥雲,又在東海龍王的龍宮裡取得可以如意變化的定海神珍鐵,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煉出火眼金睛。更奇的是,縱然這猴頭神通廣大,仍然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在《西遊記》的世界裡,不光有世上凡人,還有多到數不過來的神佛仙怪;神佛仙怪裡,不光有佛家的如來、菩薩、羅漢、金剛,也有道家的玉帝、王母、老君、天王;不光有正神,也有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師徒五人裡面,白龍化馬已然奇了,更奇的是沙僧在流沙河吃人度日,一旦皈依正法,則吃苦耐勞、道心甚堅。豬八戒好吃懶做、色心不去,入贅高老莊,一路上都算是個反角,但最終也能去掉這些惡習,得成正果。而孫悟空悟性奇高,善能降妖捉怪,忠心耿耿保肉體凡胎的唐僧去西天取經。但最奇之處,還是聖僧玄奘,雖然是肉體凡胎,沒本事,耳朵軟。可是一旦誓上西天,則九死不悔,即使處處都有要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憑了四位高徒的扶持和各方神佛菩薩的保佑,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終於得上雷音,與四徒一起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