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5年1月8日】(本台記者鄭欣綜合報導)
港府跨境鎮壓升級 英國會緊急質詢
就港府去年聖誕節期間對居英港人懸賞通緝一事,英國國會1月7日進行緊急質詢。多名議員要求英國當局制裁港府官員,保障在英港人安全。英國官員回應指,不會容忍任何跨境鎮壓在英發生。
英國前內政大臣、保守黨議員彭黛玲(Priti Patel)在質詢時指出,港版《國安法》的「域外效力」威脅在英港人,質問英國當局有何實際行動,如何保障在英港人的安全,特別是確保那些透過BNO計劃來英的港人,能夠免於恐懼和威脅。
針對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於本月11日訪華,重啟一年一度的「英中經濟財金對話」,彭黛玲強調,財政大臣在訪華期間不能忽視香港或新疆的人權問題。
自由民主黨議員米勒(Calum Miller)則質問,英國當局會否運用「馬格尼茨基制裁」(Magnitsky Sanction),對香港和北京負責打壓香港民權人士的官員,進行制裁。
代表英國外相林德偉回應議員質詢的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Catherine West)表示,港府在上月發出第三波懸紅通緝後,英國當局已立即向香港和北京表達深切關注。
衛倩婷強調,確保支持民主港人的在英安全,是政府的首要任務(top priority of the government)」,英國不會容忍任何外國政權試圖威脅、恐嚇、騷擾或傷害港人,尤其是在英國境內的。
她還呼籲北京廢除《國安法》,停止針對在英國及其他國家行使基本權利的海外倡議者。
去年聖誕前夜(平安夜),港警國安處宣布懸紅100萬通緝6名海外港人,包括鍾劍華、鍾翰林、劉珈汶、何良懋、鄭敬基、張晞晴。同日,港府另刊憲列明7人為「潛逃者」,包括許智峯、郭鳳儀、袁弓夷等。
英國外交大臣林德偉(David Lammy)強調,不會容忍外國政府試圖脅迫、恐嚇、騷擾或傷害身在海外的異見者,特別是在英國。並重申會堅定不移,支持所有移居英國的香港社區成員,確保他們安全。
前港督彭定康勳爵亦譴責港府對境外民主活動人士的粗暴打壓,呼籲英、美、加、澳洲政府採取一致行動,保護相關社運人士免受跨國鎮壓。
羅兵咸:財赤達948億 財政儲備創新低
面對賣地收入不理想,加上政府開支高企,香港政府面對龐大赤字。羅兵咸永道(PwC)估計,港府今個財政年度將錄得赤字948億元,數字幾乎是原先預計的兩倍。該行還預計,截至今年3月底,財政儲備將下降至6398億元,相當於約10個月的政府開支,創特區政府有記錄以來最低的財政儲備水平。
羅兵咸最新估算,賣地收入將約為80億元,較政府原先預估的330億元低76%。印花稅預計將產生580億元的收入,較原先估算的710億元低18%。利得稅和薪俸稅收入將達2476億元,比原先預計的2756億元減少10%。
該行警告,如果政府支出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長而不採取措施扭轉這一趨勢,預計政府在未來4個財政年度將面臨赤字。
香港在過去一年樓市、股市未有起色,零售、飲食業一片蕭條,港府財政連續轉差。
財政司司長的陳茂波去年12月初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上披露,香港在2024至2025年度的財政赤字可能高達1,000億港元,遠高於今年2月預算案中預測的481億港元。而在近日最新受訪時突轉口風,稱財赤為1000億元以下。
前財政司長曾俊華日前撰文展望2025年時,特別提及從2019/2020年度起,估算6個財政年度內總共有五年出現千億財赤。反問連年出現巨額赤字,「可以點樣去扭轉呢?」
他提醒港人,「大家喺迎接2025年嘅時候,都要有面對風高浪急嘅準備。」
英實施ETA 港人申請受影響
英國周三(8日)起分階段實施新電子旅遊許可,香港、澳門及其他近50個國家或地區旅客入境英國前須申請ETA,費用為10英鎊。持特區護照及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人士均包括在內,BNO簽證及其他簽證人士除外。
根據英國政府網站,旅客可透過「UK ETA」應用程式或網上申請ETA,一般遞交後三個工作天內會收到確認信息,有效期為兩年,逗留期限為半年。期間若換領新護照須重新申請。
不過,《明報》報道指,以特區護照進行申請時,網站系統自動掃描後,會自動把申請人的國籍及護照發出地顯示為「中國」;若申請人把護照發出地改為香港特區,網站隨即顯示「不符合資格」申請ETA,必須要選擇「中國」才可完成程序。
內政部回覆指,留意到有香港護照持有人關注系統讀取及紀錄國籍方法,當局會積極檢討內容消除申請人的疑慮,並盡可能避免任何混淆。
另外,美國之音上月報道,ETA申請者若曾在英國或海外犯罪而被判處12個月或以上監禁,其ETA申請會被拒絕,從而對因政治事件被監禁的人士產生影響,隨時令他們在有需要時無法到英國探親以至申請政治庇護,陷兩難局面。
責任編輯: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