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9月4日】(本台記者贺景田綜合報導) 最近極端天氣令中國農作物幾乎絕收,飛漲的蔬菜價格讓消費者直呼「吃不消」;中共當局極力推進的「新質生產力」加劇了行業競爭和內卷,年輕人找工作越來越難,生存陷入絕望;悲觀的經濟預期再次掀起了外資逃亡大潮:這一切令中共當局難以招架,一籌莫展。在民生維艱,經濟衰敗之際,中共內部卻出現了「塌方式腐敗」,有中國問題專家指出,這是共產王朝進入倒計時的預兆。
《紐約時報》9月3日報導,持續數周的旱情之後,中國北方通常乾旱的農產區的農民對今夏早些時候的暴雨毫無防備,農田被淹沒,茄子、黃瓜和捲心菜等農作物幾近絕收。
在距北京290公里的石家莊,農民在8月下旬把一段視頻發到了社交媒體上,視頻中可以看到,連日暴雨加上水庫溢水,將土地變成不適宜種植的爛泥田。
消費者抱怨茄子、豆角、黃瓜的價格。陝西省延安市的一名買家問道:「太貴了——誰吃得起?」
全國各地許多蔬菜品種的價格飛漲,有些漲幅達到了40%,為五年來的最高水平,令消費者大呼吃不消,由於中國經濟的放緩,他們本來已經捉襟見肘。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中國問題的莫里斯·格林伯格高級研究員劉宗媛表示,在經濟已經低迷的情況下,「如果食品價格長時間持續上漲,家庭的消費能力將受到損害。」
幾年前,中共政府決心讓經濟擺脫對過熱房地產市場的依賴。房地產市場支撐着中國家庭的儲蓄、中國銀行業和地方政府的財政。現在,該行業陷入了危機。開發商倒閉了,留下了巨額債務、一系列投資失敗、未售出的公寓和工作崗位的流失。本已經傾向於大量儲蓄的中國消費者變得更加節儉。消費支出在整個經濟中表現疲弱。
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表示,其國內在線購物業務的銷售額在春季下降了1%。根據娛樂數據提供商貓眼的數據,中國夏季電影票房比去年下降了近一半。美國農業部今年8月預測,由於經濟壓力,中國消費者將減少購買豬肉,轉而購買更便宜的牛肉。
大量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而中共當局致力的「新質生產力」集中在狹窄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科技領域,導致其他行業的需求疲軟,使一代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被拋在後面,畢業時已難以重新培訓以適應新興產業。7月,中國16至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從6月份的13%躍升至17%以上。
今年夏天,學習審計專業的溫妮·陳(音)在中國東南部城市南昌畢業。她在3月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但失敗了,每個職位都需要與數百名申請者競爭。
她開始尋找私營部門的工作。溫妮·陳通過一個求職應用給1229家公司發了信息,申請了會計、電子商務、社交媒體等行業的119個職位。她說,經過幾十次面試,她得到了一些工作機會,但條件都很「離譜」。
其中一份工作的起薪是每月約2700元,她認為這太低了,無法維持生活。另一家公司為她提供了一份工作,但表示她必須在公共假期工作,並且不能調休。她還得到了一個化妝師的職位,但在得知自己實際上要在夜總會上班後拒絕了。
溫妮·陳說:「感覺就是現在畢業的大學生太多了,人太多了但是工作太少了。」
她說她很多同學都沒有工作,「經濟不景氣。」
一些曾經急於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如今都在縮減開支或者撤離。
上個月,法國奢侈品集團路威酩軒旗下的化妝品零售商絲芙蘭宣布,由於「市場充滿挑戰」,該公司正在裁員。
美國大型科技企業IBM 8月下旬宣布將關閉在中國的兩個研發中心,清退大約1600名的中國員工。
IBM研發部門宣布撤離的當天,鼎泰豐也宣布關閉14家店鋪。
韓媒《朝鮮日報》9月3日報導說,IBM和鼎泰豐分別是進入中國40年和20年的外國企業。這些企業放下艱難積累的基礎,決定撤離,意味着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持悲觀態度。
去年下半年的外資撤離受去年7月1日生效的反間諜法的影響很大。中共當局對美國諮詢公司進行扣押搜查,對高管實施禁止出境措施等高強度施壓後,外企紛紛選擇撤離中國。
外資撤離對中國經濟打擊很大。隨着過去幾年外國企業的持續撤離,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收入工作崗位正在陸續消失。
房地產價格繼續下跌,與包括美國、日本和印度在內的幾乎所有其他主要國家相比,中國股市的表現都不夠好。
外國基金在2024年成為中國股票的凈賣家,這將是自十年前有數據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資金外流。自今年年初以來,約有180家中國公司的股票從一個重要的股票市場指數中被剔除,減少了中國公司在全球基準中的存在。
《金融時報》報導,從今年6月初開始,中國股市已經有120億美元以上的外國資金流出。繼去年第三季度的3個月里逃離109億美元後,又開始了大逃亡。
根據三家房地產服務機構的數據,6月份,深圳至少有五分之一的高端寫字樓空置,而北京、廣州和上海的寫字樓空置率也高於2022年6月。總體而言,租金至少比兩年前低10%。
萊坊國際(Knight Frank)大中華區研究和諮詢總監Lucia Leung表示:「最大的挑戰仍然是,由於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減弱,市場需求大幅減少。」
投資者紛紛退回到安全的中國債券市場,推高了價格,壓低了收益率,以至於中共央行擔心,如果未來利率上升,銀行可能會受到衝擊。
周二(9月3日),受房地產行業危機影響,中共國有五大銀行中的四家報告第二季度利潤下降,中國銀行業指數下跌1.8%。
上周六(8月30日)公布的數據表明,中國8月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萎縮,這也是中共當局可能難以實現今年增長目標的最新信號。而從鋼鐵到大豆的關鍵原材料庫存正在該國倉庫中堆積——這是經濟活動依然疲弱、難以消化過剩庫存的證據。
《紐約時報》報導認為,極端天氣對中共高層是極其敏感的問題,他們將糧食供應視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必要條件,歷史上,中國曾因饑荒引發動亂。
專家們認為,從長期來看,中共當局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
習近平已在7月下旬緊急召開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據官方媒體報導,習近平傳達了一個明確信息:最大程度減少農業損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共其他高級領導人也呼籲地方官員加大工作力度,包括更多出現在視察工廠和政府機關新聞中的總理李強,也罕見地出現在視察救災和防洪設施的報導中。
然而,無論習近平怎麼著急似乎都無濟於事,中共已經進入「歷史垃圾時間」。中國問題專家高新9月2日在《自由亞洲·夜話中南海》專欄寫道,據中共中紀委介紹,整個貴州省今年上半年就立案85名省管幹部,另還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5476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090人,挽回經濟損失9億餘元。
另外,該省國企領域今年1至5月就已經查處案件533件548人;整治金融領域腐敗的「成績」則是上半年已相繼查處銀行系統案件12件、政府平台公司和監管部門案件10件,另有移送相關問題線索270餘條。
就連中共大外宣媒體都刊文哀嘆「塌方式腐敗再現中國多地」,「‘前腐後繼’的現象也出現在近年頻頻發生官場震蕩的貴州」。
高新認為,「塌方式腐敗」是個人腐敗量變積累發展成集體腐敗質變的必然結果,是腐敗問題即將進入終極階段的前奏。從貴州折射全國,層層官場的塌方式腐敗正是共產習氏王朝的陽壽期已經進入了倒計時的預兆。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責任編輯:林莉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