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6日報導,從金融機構看,被查的12人中,有6人來自國有大行,其中農業銀行兩人,為農行湖南省分行副巡視員蔣祁、農行原營銷總監兼機構業務部總經理易映森;工商銀行兩人,為工行內蒙古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吳寧鋒,工行上海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徐言峰;建設銀行兩人,為建行江西省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彭家彬,建行廣西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石強。
政策性銀行有3人被查,分別為農業發展銀行四川省分行黨委委員、營業部黨委書記何澤蜀,進出口銀行天津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王法德,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王須國。
銀監系統、保險系統、股份制銀行各有一人被查,分別為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原副書記、秘書長劉峰,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江蘇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倪波,廣發銀行石家莊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劉玉娟。
報導稱,今年以來,中共金融反腐呈高壓態勢,截至7月末已至少有61人被查。分月份看,1月-6月分別有12人、4人、7人、7人、11人、8人被查。
據中共官媒央視報導,今年4月,中共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新一輪金融反腐巡視工作,對象包括中共發改委、財政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中共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等,都將接受調查。
金融界一直被認為是中共腐敗的重災區。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商學院教授史鶴凌對美國之音表示,相較於其它領域的腐敗,金融領域一轉手就是數十億、數百億。所以當中共改革開放後,變成一半市場經濟,一半計畫經濟的「半市場經濟」後,一些有權的人,特別是紅二代,紛紛將手伸向金融系統,靠「關係」以權經商。
何清漣和程曉農在《中國:潰而不崩》一書中指出,中共的紅二代及高層權貴子弟利用權力經商,在江澤民、胡錦濤時期進入肆無忌憚的高峰。他們成功地進入金融、能源等行業,或經管私募基金,或掌控國企,形成了家國一體的利益輸送機制。紅色家族及江、胡兩代領導層的子弟、親屬公開瓜分國有資源與公共財產,為中低級官員的腐敗起了極其惡劣的示範作用。
習近平在執政10多年後,才高調對金融界進行大規模開鍘。
史鶴凌指,中共金融界的背後有很多都涉及到為紅二代在當白手套。在習近平權力還沒有穩固的時候,他不敢去動這些紅二代,因為這些人多半跟習近平有着相同的資歷或相近的利益。但隨着習近平第三任期大權在握,習就有底氣來對這些紅二代開鍘。
史鶴凌說,中共金融反腐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中國經濟近來非常低迷,房地產債務困境引發了一連串的金融危機。中共可以藉著反腐「甩鍋」,將經濟不好的責任丟給金融界的腐敗分子,並讓一般民眾以為,只要等中央把腐敗的人全部揪出來了之後,中國經濟就會好轉了。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