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4月8日】(本台記者楊正綜合報導) 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結束廣州行程後,7日在北京與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雙方稱會晤富有成效。然而近日有美國專家警告,中共黨魁習近平正在策劃一場針對美國的戰爭。
美國財政部4月7日凌晨發布聲明說,耶倫與李強的會晤「坦誠且富有成效」。 雙方的討論是在去年11月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和習近平在美國加州峰會上取得進展基礎上的深化。
聲明說,耶倫就為美中兩國工人和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健康經濟關係這一共同目標發表了看法。另外,耶倫還提出了令人擔憂的問題,包括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及其可能對美國工人和企業產生的影響。她還強調了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性,包括低收入和新興經濟體的債務困境。
耶倫在會晤李強前準備好的講話稿中還表示,雖然很多工作有待進行,但她相信,在過去的一年裡,雙邊關係已經建立在一個更加穩定的基礎上。她還說:「這並不意味着忽視我們的分歧或避免艱難的對話。而是要明白只有直接、公開地相互溝通,我們才能取得進展。」
她說,兩國有「責任」負責任地管控複雜的雙邊關係,並在應對緊迫的全球挑戰方面進行合作並展示領導作用。
李強回應稱,兩國關係正在「穩定」,耶倫在中國的訪問取得了「一些建設性成效」。 「中方真誠希望兩國要做夥伴,不是對手。應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6日早些時候,耶倫在廣州結束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歷時兩天的會談。會後,耶倫發表聲明,對雙方「廣泛而富有成果的」對話表示滿意。
聲明說:「在我與中國同行進行了重要的討論之後,我很高興我們同意啟動兩項重要的新倡議,以推進美國工人和公司的利益並協助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
耶倫4日抵達廣州,她曾一再提到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及其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影響。
中共官媒則稱耶倫有關中國產能過剩的觀點,是為美國保護主義政策找的「借口」,以保護美國公司。
中共駐美大使謝鋒也在5日接受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的採訪時稱,有些人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這是一個偽命題。
他還說,開放應該雙向互惠,不是某個國家的獨角戲,而是各國的大合唱,以「小院高牆」和「脫鉤斷鍊」打壓別國具有競爭力的平台和產能,壟斷全球創新資源,勢必加劇技術鴻溝,阻礙世界發展。
他並稱,人們應該擔心的,不是中國經濟會不會「見頂」,而是會不會錯過「中國機會」的大餅,美國等若干「有遠見」的企業家已敏銳感知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百年難得的歷史機遇,正聞風而動。
美國駐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6日則在社交媒體X上發帖說,北京現在正在轉換其過去的「共產主義舊口號」,新版本是利用經濟實力向全球市場傾銷。此舉已經引發多國警惕。「從印度到巴西,從歐盟到越南,各國都在關注並採取行動保護本國經濟。沒有人試圖遏制中國。但大家正在從COVID疫情中吸取教訓,需要保護自己免受中國——這一世界第一大出口產品地——對其本國的挑戰。」
他指出,耶倫此次訪華就是警告北京向全世界傾銷、補貼過剩產能的行為。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本週在比利時魯汶出席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會議時也表示,她「尤其擔心中國經濟朝著以出口為導向的大批量(生產)復甦方向前進」。
戴琪表示,美歐聯手除了防衛也要進攻。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指出,過往青睞中國的華爾街現在已經轉變看法。他在《國會山報》撰文說,高盛財富管理業務首席投資長Sharmin Mossavar-Rahmani,本月初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表示,我們所有的客戶都在問這個問題,考慮到中國(股票)看起來那麼便宜,人們不可避免地會說,它是否已經過了最糟的時候?「我們的觀點是,不要投資中國」。
章家敦說,Mossavar-Rahmani是對的,因為中國公司仍然是一個可怕的賭注,而且這種情況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他在文章中直言,中國股市自 2021 年創下高峰以來,市值已經蒸發 7 兆美元 ,中國的經濟正在迅速崩潰,而習近平決心將中國帶往錯誤的方向。
文章強調,幾十年來,華爾街從根本上誤解中國,這個國家因其科創板而顯得現代化,投資人被迷住了。中國股票的走勢總是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而不是公司績效本身。今天也是如此,特別是因為習近平領導下的共產黨恢復獨裁統治。
文章以螞蟻集團IPO被封殺為例,直指北京這個舉動讓外界對中國股市的穩健性,以及中國民營企業長期生存能力產生質疑。正如香港大學學者陳志武對《金融時報》所言,此事傳達的訊號是,中共不會容忍任何大型私營商人。「習近平要求絕對服從,這與現代金融體係不相容。」
章家敦日前接受福克斯採訪時甚至還警告,習近平授權實施數十年的種族滅絕計畫,並用新冠病毒和芬太尼殺死美國人,他正在策劃一場針對我們的戰爭!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責任編輯:林莉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