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英國首相出任外交大臣
在英國內閣的這次重組中,原內政大臣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因不當言論被解職,原外交大臣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轉任內政大臣。現年57歲、曾擔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出任外交大臣。此外,還有多個部門有高階人事變動。這是蘇納克自2022年10月出任首相以來首次就內閣要職進行改組。
接受任命後,卡梅倫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寫道:“儘管我對他個人的一些決定並不贊同,但是我很清楚,蘇納克是一位堅強且有能力的首相,在艱難時期他已經展現出了堪稱典範的領導力”。
卡梅倫還表示,“我們面臨著一系列艱巨的國際挑戰,包括烏克蘭戰爭和中東危機”,此刻對於英國來說,“與我們的盟友站在一起,加強我們的夥伴關係並確保我們的聲音被聽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他13日在接受意外任命後發表的首次講話中稱,希望自己曾經擔任英國首相的經驗能夠幫助他應對當前的國際挑戰。
卡梅倫從2005年到2016年擔任保守黨主席,被認為是黨內的中間派,他曾在2010到2016年之間擔任英國首相,就任時是英國自1812年以來最年輕的首相。2016年他發起了英國脫歐公投並且遭遇失敗,之後辭職。如今他擔任外交大臣,是二戰以來英國第二位由前首相轉任的外交大臣。
由於卡梅倫在2016年已卸任下議院議員一職,不再是英國民選政治家,為了讓他有機會再次擔任內閣大臣,英國政府宣布冊封他為上議院的終身貴族。
關於請卡梅倫“出山”,彭博社指出,英相蘇納克可能想藉此贏得更多中間派選民,因為卡梅倫之所以能在2010年和2015年當選,中間派是一股很關鍵的力量。英國預計明年舉行大選,而蘇納克領導的保守黨的民意支持度目前遠低於工黨。
不過卡梅倫的回歸也再次引發有關英國脫歐的爭論。卡梅倫本人支持英國留在歐盟,不過他2016年啟動的公投最終導致英國完成脫歐程序。卡梅倫此次回鍋,被部分保守黨右翼人士稱為是對英國脫歐的終極“投降”。
卡梅倫被批是中共利益推手
卡梅倫在2010年至2016年出任英國首相期間,其外交政策的重點之一是英中關係的“黃金時代”,大力推動與中國的交流合作。習近平也曾在2015年10月訪問英國,和卡梅倫一同品嘗英國啤酒和炸魚薯條,當時被認為是英中關係良好的一大象徵。
在首相任內,卡梅倫在2011年7月准允時任政府資訊總監、曾與情報部門合作檢視中國電信“華為”安全風險的薩福克(John Suffolk)在離任後轉戰“華為”、擔任全球網絡安全主管。
在卸任後,他也積極為中共站台。英國國會情報暨安全委員會在今年7月發布的“中國報告”中,點名卡梅倫是北京在英國持續進行政治影響力投資的典型案例。卸任首相後,他曾是一個價值達10億英鎊的英中投資基金的副總裁。報導指出,這起人事安排“一定程度上可能由中國(中共)策劃,欲為中國的投資活動提供可信度”。
據《政客》(Politico) 網站報道,今年9月,卡梅倫現身中東國家,協助推銷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港口城(Port City Colombo)的計畫。該項目耗資數十億美元且備受爭議,是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
回鍋任外相 卡梅倫恐無法再度擁抱英中“黃金時代”
鑒於卡梅倫和北京的良好關係,外界關注他出任外相後,英中關係的走向。對此,英國首相蘇納克的發言人在13日告訴路透社記者,“我們將繼續維持一貫的對華政策。”
英國保守黨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卡恩斯(Alicia Kearns)對媒體表示,卡梅倫將發現國會如今在中國問題上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北京的關係是英國面臨的首要挑戰,要如何把外交政策引向須推進的地方會有難度。
而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執行董事普爾福德(Luke de Pulford)則認為,卡梅倫出任外相後,可能會淡化與北京的分歧,並尋求與北京建立更密切的商業聯繫。
英國首相蘇納克曾在去年11月指出,中共對英國的價值觀和利益構成系統性挑戰,隨着北京走向更加獨裁,這一挑戰變得更加嚴峻,英中關係“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之後,中國國企被逐出英國的塞茲韋爾C(Sizewell C)核電廠建設項目,一家中資擁有的荷蘭公司亦被禁止收購位於英國威爾斯的紐波特晶圓製造公司(Newport Wafer Fab)。不過蘇納克並未兌現選舉時的承諾,將英國的孔子學院關閉。
中央社的評論指,在各國對北京當局構成的安全挑戰和威脅日益警覺之際,卡梅倫在外交大臣任內或許無法再度擁抱英中“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