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3年11月1日】(本台記者藍天綜合報導) 李克強突然去世引起不少質疑。10月31日,中共官媒新華社正式公佈消息,李克強的遺體將於11月2日在北京火化。而專家認為,李克強的喪儀安排有兩大反常。
新華社是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等等措辭來稱呼李克強。報導說,為悼念李克強,11月2日,天安門、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所在地,香港、澳門,各邊境口岸,對外海空港口,中國駐外使領館將下半旗誌哀。
李克強遺體在10月27日由專機從上海護送至北京。外界對李克強的突然離世有很多猜測,所以大家一直關註:中共官方對李克強逝世後的安排規格是什麼樣的?對此,資深媒體人唐靖遠先生認為,中共官方公佈的喪事安排有兩大反常。
他說:「我覺得,最關鍵的是有兩大反常,就是它缺少兩個關鍵詞。第一個是,他沒有提到說安排李克強的遺體告別儀式;第二個就是他隻字沒提到給李克強設立一個治喪委員會。」
「因為按照李克強以他的級別,即便說你是不開追悼會,舉行一個必要的遺體告別儀式,這個是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現在不能夠完全排除說中共它有可能只是在內部舉行一個小範圍的遺體告別儀式,但是它官方在通報裡面居然對舉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都隻字不提。當局明顯是在刻意地壓制關於李克強這次喪事安排的相關的一些信息,也可能是擔心是不是會因此而引發比如說李克強生前的親朋好友,他們可能要舉遺體告別,可能會在社會上形成一定的聲勢。」唐靖遠說。
資深媒體人江峰先生在X平台發文說:11月2號中共沒有提追悼會、沒有遺體告別儀式。八寶山殯儀館16個告別廳,14個普通廳,每日都有安排。東大廳給各界泰斗,大禮堂給國家級領導人使用,11月2號就是空著也不給李克強用。
正式公佈了:11月2號火化,沒有追悼會、沒有遺體告別儀式。
八寶山殯儀館16個告別廳,十四個普通聽每日都有安排,東大廳給各界泰斗,大禮堂給國家級領導人使用,11月2號就是空著也不給李克強用。訃告所稱“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傑出的、卓越的”,顯然還不如“未經考驗的、不那麼忠誠的”得到的一份尊重。… pic.twitter.com/rh1QsNiBaI— 江峰 (@realjiangfeng) October 31, 2023
唐靖遠繼續談到,「第二個更加反常的,就是官方沒有出現一個字來提到說有沒有成立一個治喪委員會。我們都知道,中共體制之內,凡是官員去世,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委書記去世了,當地這個官方都要出面來給他組織一個治喪委員會來處理這個後世的,表示對這個官員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是作為黨的這個組織方面的一種安排。但是,李克強作為堂堂的前總理,居然在他死後到現在沒有給他出現一個治喪委員會。比照一下李鵬。李鵬頭一天去世,第二天馬上就宣佈成立了治喪委員會。而且,整個7常委都是這個治喪委員會的核心成員,習近平擔任治喪委員會的主任,其餘的6個常委擔任副主任,而整個治喪委員會的名單多達172人高的一個規格。」
他質疑說,「也就是說,看起來很有可能中共只是在內部成立了一個非常低級別的治喪小組的機構來處理,不公開、不成立任何一個治喪委員會。就是李克強他也是同樣是總理的級別,為什麼被如此嚴重的降格的來處理?」
另外,網上也傳出了李克強靈堂的照片,很多網友說太寒酸了。靈堂上,這些黨和國家領導人竟然連個花圈輓聯都沒有?還有推友說,據說程虹教授的家已經被監控了,防止事態擴大。但是消息來源媒體無法證實。
https://twitter.com/ZJcuichenghao/status/1719366301427069199
10月30日,一封標明是中共黨員顧萬明發出的公開信在網絡熱傳,題為「查清李克強死因,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顧萬明是新華社老記者,提出了五個重大要求。公開信把矛頭指向了中共當局。
對此,唐靖遠先生認為,這名體制內人士要求對李克強的死因進行調查,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意味著民間對李克強的事有很多猜測。「它本來是在檯面下的,現在被攤到了檯面上來。這會對習近平構成一個非常尷尬、也非常棘手的局面。」
自李克強離世以來,全國各地都有民眾悼念李克強。李克強的故居安徽和他曾經主政的鄭州等地都出現悼念送花的人龍綿延數公里。而悼念行為很快擴散全國各地20多個城市。網上有很多視頻,像韓國首爾弘大11月4日晚7點半集會來紀念李克強。
韩国首尔弘大11月4日晚七点半集会纪念,送李克强总理 pic.twitter.com/tQl450Chpi
— 新闻调查 (@xinwendiaocha) October 31, 2023
據悉,這個情況引發中共當局高度緊張。有些地方出現神秘藍衣人出來維穩封路,甚至致哀花束上的卡片也被收走。
唐靖遠先生認為,11月2號是李克強被火化的日子,那麼這一天很有可能也是整個全國民眾悼念李克強、整個情緒會被推到最高峰的時候。所以這一天對習當局來說,是一個極其敏感的日子。
「也就是說,他們會非常擔心在這一天,有沒有可能會形成一各種群眾性的大家都上街,或者是以悼念的形式形成一群體性的事件,這個是習近平最為擔心的。我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並不太高。因為現在呢,在各地民眾都有去放置大量的鮮花,有一些地方已在開始清理。當局也派出了大量的這樣一些便衣人員,就是說這種維穩的措施,它已經提前開始舉行了。那麼,到了11月2號真正的火化的這一天,可能各地更是以這種空前強度的嚴防死守,就是不允許會出現任何的這種群體性的聚集這種事件。」他補充說。
中國獨立作家慕容雪村表示,李克強值不值得悼念是一回事,民眾藉悼念來表達什麼是另一回事。「當千萬人以悼念他的名義走上街頭,他是什麼人就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們到底為什麼走上街頭。」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張彥(Ian Johnson)認為,借政治人物的離世來表達對現政府的不滿,在中國當代史上早有先例。李克強離世雖然不太可能顛覆中共的最高領導層,但還是會讓中共擔心。「第一,民眾已經以此為藉口來批評習近平:第二,李克強的去世是過去兩年困擾習近平統治的最新一起事件,可能成為批評者繼續表達反對意見的又一個機會。」
唐靖遠表示,「從另外一面來說,即便是不出現這樣的一個事件,但現在針對李克強這個事情本身的討論,加上民眾這種自發悼念的情緒的升溫,客觀上已經對習近平構成了非常沉重的一個打擊,就是讓習近平非常的被動。」
責任編輯:张莉莉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