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3年8月28日】(本台記者唐仲宝綜合報導)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的英國大英博物館近年來多次發生文物被盜事件,暴露出來的博物館在文物管理和安全防護方面的巨大漏洞。儘管管理層多次審查安保措施,但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改善。而日前被曝光的一起失竊案,導致現任館館長哈特維格·菲舍爾(Hartwig Fischer)引咎辭職。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當地時間本月26日報導,大英博物館庫房中的黃金和珠寶文物被盜,其中的一些可以追溯到數千年以前。但沒有說明藏品丟失的具體時間。
博物館表示,丟失、被盜或損壞的藏品大多為儲存在庫房裡的小件藏品,包括從公元前15世紀到公元19世紀的 “黃金珠寶、半寶石和玻璃寶石”。這些藏品近期均未面向公眾展出,主要用作學術和研究用途。
報導說,大英博物館董事會在獲悉博物博物館藏品“丟失、被盜或損壞”後表示非常擔憂。博物館目前已啟動了獨立的安全審查,一名員工已經被解僱,博物館將對該員工採取法律行動。倫敦警察廳經濟犯罪指揮部已展開調查,但警方表示:“目前不會提供任何進一步的信息。”
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對此表示,“文物失竊的最終責任必須由館長來承擔”,並於上周五(25日)提出辭職。
這位即將離任的館長在一份新聞稿中說,他是在一個“極其嚴肅”的時刻離職的。他說,很明顯,在他的領導下,博物館沒有對可能被偷竊物品做出適當反應,最終責任必須由館長來承擔。費舍爾來自德國,是兩個多世紀以來首位非英國籍的博物館館長。
由英國前相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擔任主席的博物館董事會接受了費舍爾的辭呈。有消息稱,在費舍爾辭職幾小時後,博物館宣布其副館長喬納森·威廉姆斯(Jonathan Williams)也“同意自願辭去正常職務”,直到失竊事件調查結束。
哈特維格·費舍爾1962年12月出生在德國漢堡,德國藝術史學家。幼年時,博物館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費舍爾精通德、英、法、意四國語言,1994年從波恩大學博士畢業後到瑞士巴塞爾(Basel)一家藝術博物館工作數年。2006年,他回到德國,在埃森一家當代藝術博物館任館長;2012年,他被任命為德國德累斯頓(Dresden)國家藝術陳列館館長;2016年4月至今,擔任英國大英博物館館長。
據報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英博物館就發生過多次文物被盜的事件。儘管大英博物館多次審查安保措施,安全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改善。2002年,一尊有着2500年歷史的古希臘大理石雕像被盜。2004年,15件中國文物在博物館營業時間內被盜。2017年,又爆出一枚價值75萬英鎊的卡地亞鑽戒已在2011年失竊。
公開資料顯示,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布盧姆茨伯里(Bloomsbury),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首個國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大英博物館內現有800多萬件藏品,其中包括古埃及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和古希臘帕德嫩石雕等。許多藏品多來自英國的前殖民地,有約2.3萬件來自中國的文物,包括《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遼三彩羅漢像、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等極其珍貴的國寶等。大批藏品因館內空間限制未能公開展出。
責任編輯:張莉莉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