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播苗成活與否還決定于播后的管理。
第一件事是為小苗提供良好的氣候環境(那就是適度的陽光,適當的通風和適當的潮潤環境)。
首先播盆最好用淺盤架起(如用一倒置碟子放在淺盤中再放播盆,淺盤盛水僅接觸盤底)。
再 用一四腳架(如倒置的四腳凳,但腳高約為盆身的一倍)倒置的四腳上放一磨砂玻璃(或透明玻璃上涂上薄漿糊)目的是減弱強光,和隔斷空調下降的干燥。最后把 整個裝置放到向東窗前早上陽光能或折射陽光位置。這是比較妥當的安排,但是還必須經常檢查播盆內小苗生長狀況,盆內培養土干濕,過干則必須小心加水,但切 勿弄濕葉子,否則強光下會出現灼傷。
這個小裝置并非一成不變的,如房子的條伴己達到如意條件,或者你有更好地設計。
第二伴事 是施肥。本來播苗營養早期均由種子本身供應,到真葉長出來,轉綠了就靠自己制造養分了,(種子萌芽時生長的第 1-2 片葉子稱子葉,形狀,葉色都和以后的葉子不同,但卻貯存種子發芽所需養料)長出真葉時已同時發育更多新根,其養料便從制造培養土時所用的精堆肥或表土中獲 得(買來用的 Seed Raising Mix 本身也己有少量養分)因此,只有發現小苗葉色已淡□,生長不良,我們才用施肥。上期介詔了一些液肥只是例子。要拈查,上面的用法表上有列出 Seedling(播種苗)一字就較安全,并按此用量再減半,開釋才用。
以上兩點是給從未做過盆播的聽眾的具體參考,已做過的更歡迎交流你的經驗。
第三件事是間苗。
當苗出齊便可用小鑷子或小夾子把太密的苗除去,否則便出現育苗常見的猝倒(Damping Off),一批苗突然倒下變淡褐色,全由于通風不良,光線不足。有人用薄木片,如雪條(冰棒)的小柄削薄并在前端割一 ‘V’ 字型切口,就用來間除過密苗。
第四件事是煉苗。
幼 苗種到花園是個很大的轉變。陽光強了,風大了,周圍干濕無常,同時幼苗從盆中取出,不可避免地傷了許多幼根,甚至嫩葉。這在幼苗期肯定是一大震動,栽培學 上就稱為定植創傷(Transplant-sock)。目的是要讓我們理解,定植或移植對幼木的影響是很大的,必須處處小心才好。
常用的方法是定植前最好先將播盆放到戶外半蔭環境,或只有上午陽光處又沒有太大的風,位置大約2-3天然后才選晴暖天氣,下午定植。
倘若我們能處處照料及時,盆播苗就很好管了。